中国疾步登上国际金融战车
    2007-08-06    作者:贺军    来源:证券时报
   英国巴克莱集团日前宣布,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将共同向巴克莱集团进行投资,总额高达134亿欧元。国家开发银行最初将购买至多22亿欧元的巴克莱新股,占巴克莱集团股份的3.1%;如果巴克莱成功竞购到荷兰银行控股公司(ABN AMRO Holding)并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国家开发银行还将追加购买高达76亿欧元的巴克莱集团股票。如果整个交易得以完成,国家开发银行对收购荷兰银行之后的巴克莱集团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35亿美元,超过中国金融机构的其他海外投资交易。
  《华尔街日报》表示,国家开发银行投资巴克莱集团有些出人意料,因为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主要使命是为中国政府的政策性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其中包括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乡镇企业项目。但《华尔街日报》没有注意到的是,进行商业化的改革,发展成为一家商业银行,一直是国家开发银行努力的目标。事实上,这一方向已经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同意,将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作为今年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中国还需要政策性银行这一工具的时候,国家开发银行可能还需要在很长时间内维持其政策性银行的特色和作用,尤其是在中国正以金融资本“走出去”的时候。从国家开发银行入股巴克莱集团的投资额来看,中国的金融资本正在大手笔地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金融资本投资国际金融巨头,这并不是第一次。今年早些时候,正在筹建中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已将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私人资本巨头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这一大胆的投资举动,显示了中国金融资本参股国际金融巨头的积极意愿。
  回顾中国企业近年的对外投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的轨迹:首先是各种实业公司在国际市场购买各种资源型产品,接着是直接投资海外资源产地(如油田、矿山),然后是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国外实业公司的股权。中石油集团以4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PetroKazakhstan Inc.,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中海油试图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都可以在这种轨迹中找到各自的位置。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并购开始在金融业中延伸。在中国近年的金融改革中,首先经历的是吸引国际金融资本进入,来推动中国金融企业的改革。在这一阶段,中国以急不可待的心情,吸引了大量国内非银行和银行金融机构加入,以推动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现在,新的变化开始在对外金融投资领域发生。在笔者看来,不论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还是国家开发银行的对外投资,都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其背后深刻地体现了国家的战略和意志———在金融资源日渐充实的时候,中国将更紧密地把自己绑上国际金融战车。
  这一策略的基本意图并非来自政治考虑,而是出于中国现实的金融投资需要,以及未来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的需要。国际金融市场在本质上是发达国家金融资本主导的游戏,如果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产生不了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巨头,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那么通过对外投资与国际金融巨头捆绑在一起,不失为一个现实的发展策略。国务院副秘书长兼汇投公司筹备组组长楼继伟日前表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今后将主要进行金融组合投资,就是对这种策略的一个注解。
  在中国绑上国际金融战车的策略下,还会继续出现中国企业以金融资本投资国际金融巨头的案例。如果自己还不具备竞争力,就融入竞争对手,这一策略将是中国从全球化高度,考虑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