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7-11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
|
油价逼近每桶73美元的高位,新一轮的上涨动议由国内石油垄断巨头向发改委提出,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据称,10月有可能出台。 这是一场三输之战,石油企业、消费者与政府都是输家,政府同意成品油涨价,为防止通胀与经济失衡,必须给某些行业补贴。 油价并不是孤例,这样的局面还将继续。比如,政府花大力气摧抑股市泡沫,据某些人说主要是为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后者并不领情,投资者对于市场法治的呼吁力度前所未有,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市场成为共识。汇投公司与特别国债同样如此,政府对私人股权公司的试水性投资换来了巨大的争论,许多人根据以往垄断型国企的经验,对这些正在兴起的国有大企业的效率提出了严重的质疑。 表面上不相干的三件事,直指一个核心,即我们在对以往的国企耗尽钱财进行改革后,又扶持起一批规模更为庞大的巨无霸的国企公司。以往的国企改制差点拖垮了中国金融业,这些捆绑能力更强的国企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此番油价上升论调出台之前一个月,中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展开了一场被外界称为断臂自救的集体打包外卖活动。民营油企在生存困难的情况下,将石油资产打包出售给了国外石油公司,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在今年5月写给发改委的一份报告中曾这样形容:“(民营油企)捆绑’外卖已成燎原之势”。民营油企把外企当成了救生艇。 同样的情形出现在股市中。股市的监管与行政审批被混为一谈,在时间效益以秒计的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与蓝筹股的精心选择,对于股票买卖的不恰当管理,对于国有股出售的规定,都让中国股市离真正的资本市场相隔万里。而人大法工委对于非法经营的解释,又让人闻到了围堵民间投资市场的不祥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下,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出台很可能成为一场灾难。 汇投公司尚未出生已抢尽眼球,对黑石的投资效率之高前所未有,而中国商人庞玉良的林德国际集团收购德国机场,却在商务部审批与外管局外汇管制之下,一波三折。 看来有些人认同一种逻辑,即以往国企低效,是由于他们不够大,不够垄断,否则就能克敌致胜。他们确实做到了不战而屈国内消费者之兵,却没有赢得与其体量相当的应有的尊敬,不仅没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定价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甚至连对手都算不上。 我国的石油企业参加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只有中石油、中石化、国航等少数企业有此特权,国家外汇管理局虽已特批中远等少数国企可以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但大多数企业仍难以获得参与权,要参与只能委托国外机构私下进行。而我国发现大油田捷报频传除了当天在国际市场荡起些涟漪外,居然被专业机构视若罔闻,林行止先生报告说,以他所见,没有见到有哪份专业报告把这些发现加进世界已发现石油藏量之中。而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分析师认为,冀东南堡大油田的发现对油价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我国的油价已经和国际接轨,影响油价的因素非常多。大油田的发现和开采确实会增加油品的供应,但石油不是普通商品,供给的增加不一定就带来价格的下调”。 当我们的国字号联军浩浩荡荡杀奔资本市场这一战场时,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成为必然的结局。为了保证国内资本市场的赢利目标,封闭市场,成为最好的选择。资源市场也罢,A股市场也罢,莫不在自我禁锢之中,陶醉于垄断企业的赢利数字。 参加国际资本市场的角逐?分清行政与市场的边界再说。最新的消息是,四大电信运营商又要高管大换班了,尽管这些企业被标榜为公众公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