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背后的“大问题”
    2007-06-21    晏扬    来源:燕赵都市报
    建设部就“小产权房”发布警示后,笔者注意到,诸多论者对此很不以为然,他们大多从房价太高、很多人买不起房的角度出发,认为“小产权房”是房地产市场的有益补充,能够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缓解城里人住房难问题,既有益于农民,又有益于城里人,可谓一举两得。笔者认为,这种盲目乐观的评论只看到了“小产权房”的这一面,而没有认识到其另一面,忽视了“小产权房”背后真正的“大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通俗地讲,就是城里人上班拿工资,并享受着各种社会福利保障,农民则主要靠种田吃饭。如果说工资收入和福利保障是城里人的“生命线”,那么土地(耕地)就是农民的“生命线”。现在,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耕地变成宅基地,然后在宅基地上建房,继而向城里人出售,从眼前看确实获利多多,让农民们喜不自禁,但如果这种做法被明确允许,城里人蜂拥去农村购房,那么在眼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会将更多耕地变成宅基地,建更多“小产权房”供城里人享用,其后果可能是:若干年之后,一些城市郊区的农民将无田可种,他们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小产权房”交易,从表面上看你情我愿,公平合理,但从长远看,其实质却是城里人侵占农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将农村变成城里人的“后花园”。这种公平交易其实暗含着掠夺的成分,与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农村搞“圈地运动”本质相同。如果政策上对这种“小产权房”交易大开绿灯,那就意味着,一些城里人不仅占据着城市的经济资源,而且占据了农村的经济资源;对于农民而言,他们不仅没有能力去享有城市的经济资源,而且失去了作为“生命线”的土地。如此一来,原本就存在的城乡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农民和城里人所享有的社会资源将更加不均等———这就是在“小产权房”背后,我们应该正视的一个“大问题”,据此,我们有必要问:城里人住房难问题为何不能在城里解决,为何要以牺牲农民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去满足城里人的眼前利益?寄希望以“小产权房”来平抑房价、缓解住房难,这与饮鸩止渴何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