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CPI增幅突然加速,最主要的原因来自食品类要素价格(主要是肉蛋)的快速增长,并不会带动全社会形成通货膨胀。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的CPI(居民消费指数)。毫无悬念,5月份CPI涨幅达3.4%,涨幅创两年多来新高。一般认为,CPI涨幅超过3%,意味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即将或正在形成,许多机构也因此而预测央行将进一步加息。央行因为过高的CPI而加息,从经济学逻辑上看也许没错,但目前的宏观经济是否一定需要加息则需要仔细考量。(见今日A叠相关报道)
CPI加速来自于肉蛋价格的快速增长
5月份CPI增幅突然加速,最主要的原因来自食品类要素价格(主要是肉蛋)的快速增长。我国的CPI数据构成主要分两大类:非食品类与食品类。其中,食品类要素占据CPI的比重大约为33.2%,而非食品类要素占据CPI的比重大约为66.8%.食品类要素包括粮食、肉禽制品、蛋类、蔬菜、水产品、鲜果以及油脂类等七大类,其中肉禽制品的CPI权重是8%,蛋的权重是1%,而粮食的权重仅为3%.从这一点看,肉、蛋对CPI走势的直接影响(不考虑各自可能造成的间接影响)是粮食的3倍。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以2006年7月为起点计算,猪肉价格涨幅超过100%;今年3月份以来肉价上涨幅度更是超过70%.肉蛋价格蹿升,5月份的CPI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非食品类要素方面,主要包括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七大类。从历史数据看,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除“居住”项目之外的非食品类产品一直处于供求平衡甚至是供大于求的境地,其价格波动幅度并不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非食品类七类要素中,除了居住一项涨幅超过4%,影响较大之外,其他几项都维持微涨或下降的态势。
不是整体通货膨胀的信号
央行决定是否加息,除了CPI是否超过3%这个表象之外,更有必要分析5月份的CPI增幅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推动经济出现持续的通货膨胀,由此所制订的调控政策才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既然5月份CPI异动,主要原因是肉蛋价格暴涨,那么,肉蛋价格上涨对宏观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猪肉、鸡蛋都是消费品,其产业链上游是猪肉、鸡蛋生产农户、饲料生产商等等,下游是广大消费者。猪肉或鸡蛋都只是居民消费的一种选择而已,从传导机制上看,肉蛋涨价后,消费环节的结果只有两个:吃或者不吃。 所以,肉蛋价格走高,除了可能带动饲料等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之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不可能如粮食涨价对CPI的影响那么大。从这一点上讲,5月份CPI增幅超过3%,一则并不具可持续性,二则对宏观经济影响有限,三则不会推动通货膨胀。 一直以来,主要的通货膨胀压力来自于工业领域过高过快的投资增长,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的投资加快。随着政府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加工型)产品出口政策措施的落实、对高能耗行业生产的限制,投资速度有望回落。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短期内仅仅因为肉蛋价格暴涨而对CPI指数形成的剧烈冲击,并不会带动全社会形成通货膨胀。 此外,目前中国经济领域最棘手的经济难题之一便是如何化解流动性过剩。因为极为充裕的流动性,导致近几年来股市、房市等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事实上,流动性的根源在于中国的结售汇制度以及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而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只能部分回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如果在短短3个月3次加息,只会吸引来更多的国外套利资本进入中国,从而使得流动性过剩问题越发严重。
淡化加息与股市间的关系
受统计局公布CPI指数的影响,昨天沪深两市大幅震荡,上午10点后沪指一度探低到3910点,但下午1点半后,多方力量重新控制了市场,沪深两市均开始高歌猛进,全天沪指涨1.9%,以4072点收盘。沪深两市的表现说明,市场对统计局的CPI数据有了较为成熟全面的认识,因为这一次CPI增幅的特殊性,央行未必会采取加息措施。 近期以来,沪深两市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之后正处于稳定上行行情之中,市场看多信心依然强劲。在这一形势下,投资者可能会有意无意把央行是否加息作为判断股市能否进一步上行的重要依据。其实,至少在现阶段,央行加息与否与股市已经没有直接关联,我们应该尽量淡化股市与加息两者的关系。看清楚了5月份CPI异动的实质之后,如果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加息,股市未必会跌;反之,如果央行不调整利率,股市也未必就会大涨。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