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甘肃永靖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全县贫困面达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但新华社记者近日在该县采访时发现,公路的两边砌了9处、总长度2公里多的高墙,用来挡住农民破旧的房屋和院落。当地农民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却认为它是“建设新农村的一种探索”。
令人震惊的是,许多被高墙遮掩的村庄,村民们吃水都成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建造引水渠的砖石,远处的水无法入村。而另一方面,据报道,每建1米“遮羞墙”,仅材料造价就在100元左右。
三条岘乡一位领导告诉记者,这个乡建了400多米这样的墙,材料投入近4万元。
也许,在当地有关部门眼里,农村的表面美观与假象繁荣,比村民们的实际生活更重要。在一些官员看来,破败的房屋会影响他们的扶贫政绩,一墙遮百羞的想法因此形成,并很快付诸实施。他们没有征求村民意见,个别人的意志成为“假象美学”的泡制者与实施者,他们期待的是地方形象因此而得到提升,特别是上级考察时,他们会获得观感上的得分。
高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抵御防范性的,它是对外界的一种戒备,以此获得心理安全感。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许多城市开始提倡并实施开墙透绿,让墙内墙外的风景形成一片。甘肃永靖县却“发挥”了墙文化不同的功用,就是用取之于民的经费用于为民造墙,遮贫困落后之现状。
其实,这种公然的欺骗,在一些地方盛行,且由来已久。从制造县城两边半面楼房,到制造假水窖,不一而足。
蓄意欺骗的,一是公众视线,二是上级考察,根本不担心当地民众的民意与口碑。
此问题背后,是民众监督的不足。如果当地公众不能有效监督政府行为,他们就只能做这些“假象美学”的被动接受者与受害者,如果国家造福于民的项目真正落实了,他们心怀感恩;而如果他们得到的是当地政府造遮羞墙这样的扶贫“创新”,他们只好感叹不公。这是最值得担心的。
贫困本身并不羞耻。一些因历史与生态而致的贫困,只要得到国家有效救济,就会逐步得到改善;只要民房安全、农民们的基本生活与孩子们读书有保障,生病有基本医疗保险,尽管村庄外观简陋,但村民仍然不失淳朴自然的生活状态,这些贫困对公众来说是可接受的。人们在贫困中,怀抱着对生活的理想与梦想而劳作奋斗,它不是见不得人的生活场景,用不着造墙遮掩。
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庄建设”,既不能用新的文化墙来包装,也不能简单地通过改建农民新房来应景,新农村建设要有新的人文理念,就是通过关怀农民生产生活来提升农村整体实力。一些地方让农民贷款建别墅,制造农村一夜进入现代化的假象,最终还会因农民无法还贷甚至生活破产,而使神话破灭。所以,新农村的本质是建设可持续生产、生活的农村,是形成农民自足的、从容的、有希望的、无生活忧患的生存状态。
我们在拷问地方官员的政治良知的同时,更要追问相关制度,要从制度上防止“假象美学”与遮羞墙在各地泛滥。这是根治地方恶意行政、造假欺世的关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