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个税申报遇冷
    2007-04-05    作者:曾颖    来源:成都晚报
  截止4月2日纳税人自行申报工作结束,全国部分城市已统计出申报人数。北京:25.5万人申报;武汉:突破2万人申报;广州:9万余人申报;海口:2252人申报;重庆:近1万人申报;南京约4.2万人申报;长沙:约2万人申报;成都:16743人申报;厦门:16875人申报;沈阳:111219人申报。全国自行申报纳税人数估计已突破100万人。但据专家估计,我国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人数为600万至700万人。如果以该数字为基数,实际申报人数可能仅占应申报人数的1/5左右。
  以上城市,除了海口超出先前摸底人数之外,其余城市的实际申报数远低于原摸底人数。从已申报人员的结构上看,仍然由工薪阶层“唱主角”,私企老板、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仅占少数,而被列为高收入人群相对集中的行业,申报人数也相对较少。成都甚至出现了演艺明星“零申报”的尴尬场面。
  虽然离4月10日全国最终的统计数据出来还有几天,但几天之内,奇迹出现的可能已非常小,全国第一次个税自行申报工作遇冷,已是铁定的事实。
  这个冷,其实是早在预料中的。几年前,《中国青年报》曾专门对此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愿意主动申报个税的人仅占31.1%,这个数字是不容乐观的。其后,媒体、专家和民调机构都对“不想主动申报个税”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一些结论:一些人认为,没有享受到纳税人应有的权利和不知税收派了哪些用场,是影响纳税积极性最主要的两大原因。国人传统的怕露富心态,也是阻碍纳税人主动申报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大家都不愿意因为申报而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富人。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个人信用体制还不健全,必要的处罚措施不过硬,偷税漏税的行为即使被查出来,也只是一罚了之,有些人甚至连罚都不罚。这样,便起了非常坏的榜样作用。守法纳税的成本比违法不报税的成本高,人们便会做出本能的自然选择。
  一些论者对此大打道德牌,认为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富人为富不仁的论据,从道德层面对其大加挞伐。但这除了能逞一时口快之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从制度层面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比热血上脑满脸溅朱地发空论的好。
  税务专家认为,对“富人”的税收监管一直是我国税收制度的薄弱环节。对公民除工资、利息之外的收入监控,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面临居民收入来源越来越具有分散化、隐性化、多样化的特点,税务部门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正是有了这种“每年进账多少,除了自己没人知道”的心态,一些高收入者才对税务部门的一再提醒置若罔闻,没有相应的税收监管制度做保障,要求个人申报有可能只是相关部门的一厢情愿。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扣除不是以家庭收入为单位,而是以个人所得为单位,造成了事实上的税负不公平。我们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笼统的、一刀切的定额扣除办法,既有高昂的申报成本,又没有相应的返还激励,影响了纳税人的积极性。
  另外,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国外很少采用的纯粹分类所得税制,列举了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分类征收,最大问题是极易使收入相同者由于所得来源不同而导致税负不同。同时,由于个人收入来源与形式的多样性,收入性质、收入分配原则的复杂性,以及收入分配方式的灵活性等因素影响,许多收入极易因税法真空或易打“擦边球”而形成漏税、避税。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解决申报遇冷的根本招法,不外乎提高税负的征收与使用透明度、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监控制度、减少申报手续和难度、实行混合所得税制,最终过渡到综合所得税制,并加强对违反者的处罚力度。这些,有的已经开始实施,有的正在列入议事日程。这也许是个税申报元年申报却遇冷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