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16 练洪洋(广州媒体从业者) 来源:新京报 |
|
|
据3月15日《山西晚报》报道:教育部日前通报了河南省濮阳市华东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领导小组成员,利用公款出国旅游一事。 领导干部、公务员用公款出国,借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实的现象屡禁不绝,甚至于一些芝麻官、村干部都可以沾沾光。公众对此的反应,从最初的愤慨,到今天也渐趋平静———无奈的平静。只不过是,濮阳华东区这帮官员身份比较特殊,“农村中小学危房”与“出国旅游”反差实在太大,超出公众可以接受的底线,才会再次刺痛我们的心灵。 据濮阳市政府网站介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这里经济贫困,办学条件差,多数农村学校校舍建筑质量低下,超期服役,缺乏维护,加上连续几年遭受洪涝和地震灾害,致使农村中小学危房大量存在”。一方面是孩子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摇摇欲坠的危房里上课,一方面却是穷庙出了“富方丈”,一些教育官员“先天下之乐而乐”,利用宝贵的公共资源,跑到国外去旅游,吃喝玩乐,焉不叫人气结? 教育界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叫“再穷不能穷孩子”。而濮阳市华东区这些官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此作了“生动”的反面诠注———“再穷不能穷领导”。 这些教育官员的行为严重违反起码的行政伦理。对教育事业没有责任心,对孩子没有爱心的人根本不配当教育者,也不可能管好教育;同时,教育作为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部门,他们出国旅游的钱从何而来?审计部门不妨审计一下。 但无论如何,对他们仅作“通报”处理是不够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