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竞争的石油业必然对价格战麻木
    2007-03-12        来源:《北京晨报》
  在北京这块地盘上,国有石油巨头中石油几乎一夜成名:从上周开始的一个月内,它依据旗下加油站距离市中心的偏远程度,对油价每升下调5分、1角和2角不等。
  “破天荒”的不是为了应付国家发改委统一的“调价令”,中石油首次摆出了主动降价的姿态,此举无异于宣布要与长时间默契携手价格同盟的兄弟中石化“割袍断义”。
  市场反应已让中石油暗喜,就在这几天里,北京的车主们开始竞相打听中石油所属加油站的位置,并强行要求自己迅速分辨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标识。
  或许是出于对“价格战”将普惠到自己的憧憬,北京车主感到兴奋。但显然,他们的喜悦很短暂,因为他们很快会发现,在偌大一个北京城,顺路找到一家降了价的中石油的加油站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而中石化对此事的冷淡态度也足以浇灭他们的热情,中石化高管明确表示,根本无意跟进降价风。
  见惯了家电企业一触即发的降价跳水,也领略过了商业连锁不计成本的厮杀,公众很难理解石油行业的波澜不惊:外资石油商道达尔降价旋风刮过,中石化岿然不动;国内老对手中石油降价浪潮来了,中石化仍然漠然处之。
  市场经济发展至今,能够如同中石化那般,对竞争对手不答不理的故事近乎绝迹,即便是被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把持的移动通信业也望尘莫及。
  在对抗中的反应速度与激烈程度,绝对能反观出一个市场的竞争程度。中石化之所以对老对手高歌猛进式的强攻无动于衷,源于它依旧保有的强势地位。在北京市场,外资加油站目前还未成气候,中石油在北京的加油站则不及其1/2,力量对比相当悬殊。
  中石化的漠然态度,将石油业的不充分竞争暴露无遗。而只有等到高高在上的巨头逐渐对市场表示敏感,我们的市场化才算真正推进了一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