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认为,去年的任务没有完成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监管不力,措施还不够硬,落实得不好,针对性不强,投资乏力也是一个方面。(《京华时报》3月6日)
倘若真如周局长在检讨中所说,那么公众完全有理由质疑:环保总局在过去的一年中,到底都干了什么?这么多问题没有解决,工作如何开展?事实上,在2006年,环保总局并非一无是处,甚至可以说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作为一个弱势部门,环保总局再次掀起了环保风暴,高调为政,加大曝光力度和信息透明度,使环保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吸引了更多的民意支持。我们能说这是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够硬,监管不力的表现吗? 那么,周局长为何做出如此“集百般不足于一身”的检讨呢?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没有完成既定目标本身所带来的压力;二是处于风口浪尖,对中央和民众的交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对环保工作进一步推进充满焦虑感。 众所周知,目前环保工作已经进入瓶颈期,但由于环保问题本身的紧迫性,环保总局又必须有所作为,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一再强调,环保首先是政绩观问题。但现在,一种特殊利益结合现象正在和错误的政绩观一起成为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 阻力重重,特殊利益集团又是如此强大,环保总局想必也有着满腹的委屈和抱怨,但是这些委屈和抱怨似乎又无以言说,无处发泄,所以只能通过这种“另类检讨”的方式来表现。心情可以理解,但把所有问题都往自己身上扛,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公众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对特殊利益集团的示弱,会让他们更加嚣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