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股民为何对股市难舍难弃
    2007-02-05    作者:叶檀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小股民是否会再次成为此轮盘整中的被套者,成为整肃市场秩序的牺牲品?
  从上周三开始的股市大盘急跌,套牢了一些对政策不敏感的机构投资者,以及许多在营业部翘首仰望大屏幕的中小散户。事实上,媒体已经报道了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获利了结的消息。
  此时重提羊群效应恰如其分,令人疑惑的是,一年前还在发誓远离股市的股民们却再次以疯狂的热情杀进股市,新开户以每天9万的惊人数字增长。自从有股市起,股市的羊群效应(众羊只管跟着头羊走)就已存在。
  其实,股指走低是有先兆的,相关部门陆陆续续发出一个又一个含糊的警告,自查行动已经在金融内部与证券公司内部悄悄开始。但这些信号对不掌握分析技术的中小股民而言是不明确的,他们仍然沉浸在股改带来制度性溢价的理论,以及工行与中人寿的股价疯狂之舞的现实中不能自拔。
  市场发疯的原因是投资者发疯,散户发疯的前提是大机构发疯,羊群总是跟着领头羊行动,而领头羊是一直被宣称为最理性、最具有分析能力的一群人。但是,在股市中,领头羊对散户不存在应尽的责任,甚至有时还得让散户成为高位接盘者,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股改制度性溢价的收获之一,就是做大做好机构投资者,而让散户自惭形秽,自动退却。
  但现实好像相反。在许多人成为基民的同时,也有散户在凭感觉紧跟市场舞蹈的步伐,被漫天的传言牵着鼻子走。这当然不是为了追求心跳,而是牵涉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即居民储蓄向何处去。
  我国目前有16万亿元人民币的居民储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52%,而去年12月的通胀率为2.8%,这就使得存款成为一个收益下降的不划算买卖。并且,由于加息牵涉到进出口、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加息来改变银行存款水浸情况从目前来看并不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为了保值,居民存款也会寻找储蓄之外的突围之道。
  应该指出,人民币存款绝对数额虽高,但在存款总体比率中并不高,以往之所以并未出现理财产品与资本市场的热潮,原因是外在的:我国股市在2006年以前处于大熊盘整期;房价过高导致一般中产阶层难以入市,并且在几年中连续遭遇政策的泡沫挤压,隐含的风险越来越大;理财产品不丰富,外汇理财尚未发轫——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急于寻找一个突破口,不管这个突破口是商业保险,地产,还是股市。
  很自然,在新一轮牛市形成之后,我们看到了扼制不住的投资热情,这不仅从证券市场如中登公司、证交所方面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从金融机构方面提供的数据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如居民储蓄同比增速从2006年1月达到高点后持续下降,10月甚至出现了绝对额较上月减少75.5亿元的情况。
  据央行公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家庭资产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居民储蓄意愿回落,基金投资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青睐,选择购买基金的人数比例跃升至历史最高。从上季度的6.7%猛升至10%,上升了3.3个百分点。基金正在成为居民家庭拥有的仅次于储蓄的第二大金融资产。不仅如此,从银监会最近对金融机构入市贷款资金的清理也可以看出,机构与个人正在通过抵押贷款等手段获取资金入市。
  最近的一系列资金清理政策——国资委禁止央企炒作股市,银监会清理违规入市贷款,证监会清理大额账户——可以证明,决策层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出现了泡沫,风险正向实业领域与金融系统转移。但这不是股民的错。那些在营业部紧盯屏幕的普通股民既无意识也无能力将风险转嫁到金融机构,不过他们可能要承担过错的结果,股指齐刷刷急跌意味着一些大股东和部分机构已闻风而退,而那些资金退潮后被晾在沙滩上晒干的鱼,是那些倒霉的或者是坚持唱多的机构和后知后觉的普通散户。资金充裕和新股高价发行的事实,证明市场人气仍在,一旦大笔资金后撤,散户失去领头羊,到那时我们可能再闻到熊市的气息。
  高估股市的增值作用往往会让投资者感到痛苦,说到底,股市的本意并不是让所有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狂欢,而是让踩准节拍的人欢饮。但股市应该对投资者友好,我国的银行与股市目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这让居民手中的储蓄找不到安身立命之地,只能四处游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