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地图:迟到的公共服务
    2007-02-05    国华(北京职员)    来源:新京报
  2月4日,北京医学会、中国地图出版社等合作编制的《北京就医指南地图》首次发布,这张地图上标注了250多家主要医疗机构的方位、乘车路线,还通过《专家门诊指引》形式,指引了624位著名专家的门诊信息。就医地图除在医院设点赠送外,还将在北京各大书店、报亭及交通要点销售。去年12月20日,媒体也曾报道,北京市卫生局拟制作北京首个医疗电子地图,地图制成后,患者就医前可通过网络查询。
  就医地图,一张薄薄的纸,一个普通的网页,然而,它却代表着一种可贵的公共服务精神。
  北京的医院数量无疑在全国是领先的,然而,医院多是好事也是坏事。医疗资源充裕,患者固然可有更多选择机会,但是,这么多医院也会让人无所适从。一方面,对于哪个医院有哪些专家门诊和特色医疗项目,可能北京本地人也未必能弄清楚,更遑论外地人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很容易病急乱投医,因此出现了“全国人民都上协和”的情况。另一方面,一些没有资质和技术实力的医疗机构趁机浑水摸鱼,利用身处北京的优势,大量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欺骗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之所以医院数量多反而成了坏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这一公共服务被简单化了,成了看病、卖药、做手术……成了“医院服务”,作为医疗资源统筹和管理者的卫生部门,在公共服务上还不到位,少了些进取和创新。
  拿就医地图来说,它本属于是公共医疗服务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在医疗这一专业的领域中,公众常常面临着各种信息不对称,这样的不对称既会增加患者的就医成本,也会影响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效率的提高。这时,卫生管理部门有义务利用自己的权威身份和掌握的大量资讯,推动医疗信息公开,为患者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如此方能为医患和谐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起点。
  此外,就医地图对于治理虚假医疗广告也是事半功倍。
  假医疗广告之所以会泛滥,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因为真实的医疗广告信息缺乏,那些技术实力强的大医院往往门诊量大、工作繁忙,不大重视自我推荐和宣传。对于虚假医疗广告,单纯打击不仅成本高,而且也难以治本,只有让就医地图这种真医疗广告成为主流,它的专业色彩以及政府信用担保将正本清源,让不良医疗机构难以继续欺世盗名。
  就医地图来了,面对迟到的公共服务,我们需要举一反三:还有多少公共服务的需求被忽视,还有多少公共服务有待创新和延伸?责任担在相关管理者的肩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