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12-12 童大焕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12-12 |
|
|
从明年1月1日开始,北京市将开始全面实行公交优先战略。空调车起步价降至1元,使用公交IC卡乘车,成年人4折、学生2折优惠;为方便短期来京人士,还将发行三种计次限时公交票卡;大幅度增加公交专用道,为公交提速;财政每年投入公交40亿元(含补贴);公交用地优先,加快建设公交换乘枢纽等。
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身,也是对此前中央四部委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实现公交低票价政策的积极回应。
在过去短短十几年里,中国迅速由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王国,由于汽车给城市带来的巨额税收、表面的豪华与气派,以及城市决策者因享受专车而导致的“屁股指挥脑袋”,于是在交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造成了城市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纷纷给小汽车让路的事实。
与此同时,道路越修越宽,占用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和税收资源越来越多,但道路却越来越拥堵。由于公交服务质量的低劣以及摩托车被禁、自行车道乃至人行道被蚕食,越来越多的人被迫选择私家车,最终使得交通陷入路修一尺车堵一丈的“当斯定律”陷阱:在政府对城市交通不进行有效管制的情况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北京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已经证明了这个定律:近年来北京每年用于修路的资金都在30亿元以上,城市道路年增长速度保持在3%左右;车辆增长速度为15%,车流量年增长速度已达18%。而同期,公共交通的出行份额却由35%下降到26%,与世界发达国家70%到80%的份额相比,差距甚大。
事实证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华山一条路”。香港公交的出行率占90%,只用上海1/3的城市道路总里程,承担了与上海相同的城市交通总流量。相反,武汉市车均占有道路交通面积是112.8平方米,是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的3倍,但交通拥堵依旧。
北京每年拨款40亿元用于公交,收益将是投入的数倍。一方面是为未来城市节约大量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成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张国初测算,北京市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约为每天4000万元,相当于每年146亿元。全国一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约1700亿元,并逐年上升。这还不算环境污染和对人们心理健康造成的损失。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已占总排放量的40%~75%。(《新华每日电讯》7月30日)
除此之外,北京公交如此低廉的票价,不仅对于治理让首都成“首堵”的城市交通痼疾具有重大意义,对于降低穷人的生活、就业成本更具有重大意义。现代化城市的功能分区、大规模改造和规划运动、摩天大楼取代和部分取代传统的平房和小楼这三大潮流,无可避免地形成了贫富分居现象。在一圈又一圈的往外“挤出”效应中,城市的贫富分区现象得到不断强化和固化,它极大地增加了中低收入阶层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阻碍了贫富之间的融合。在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中,城市的新进入者和城市的中老年人往往首先成为住房郊区化的一族,方便、快捷、极其廉价的公共交通,必须也可以成为融合贫富、城郊鸿沟的“城市大动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