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Introduction
张明:
  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此前曾在KPMG、Asset Managers Group等机构担任审计师、PE基金经理等职务。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出版《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国际金融新战略》、《中国的高储蓄:特征事实与部门分析》等著作。在《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其他专栏 | Other
连平
孙立坚
董登新
易宪容
杨红旭
丁志杰
梅新育
郑风田
章玉贵
左晓蕾
沈建光
鲁政委
管清友
郭田勇
李迅雷
 
·本币贬值,天使还是魔鬼 2013-09-18
  不管是压低汇率还是抑制贬值,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推力,即国际金融危机后部分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增长速度方面开始趋同:美国等经济体的增速上升,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速下降。
·美欧日应对金融危机的三大启示 2013-08-19
  危机爆发之后,一国是否能利用危机来推动国内结构性改革,决定着各国能不能更快地走出危机。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做的比较好。美国和欧洲相继发生危机之后,美国的真实劳动力成本有比较显著的下降,但是欧洲的劳动力成本基本上没有下降。
·警惕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 2013-07-22
  影子银行由于游离于常规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其很难受到真正的监管。应该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发酵,影子银行系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济增速已近“底线”,稳增长或成下半年主基调 2013-07-18
  如果政策如我们预期那样调整,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将有所改善,全年GDP增速仍有希望稳定在7.3%至7.5%的区间内。中国经济仍有希望实现软着陆。
·世界在看中国如何跨过这个坎 2013-03-26
  在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是持续增长而转变为发达国家,还是步拉美与东南亚国家后尘而迷失在中等收入陷阱之中,已成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
·外储到底能不能分给老百姓? 2013-02-18
  从实际出发,虽然中国政府将外储资产分给老百姓的概率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办法让老百姓在金融抑制的背景下从主权资产的海外投资中获益。
·安倍新政“损人不利己” 2013-01-29
  安倍新政的最终目标在于推动日本经济增长,而具体渠道大致有四:或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压低日元汇率,从而促进出口、限制进口,提振净出口;或通过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直接推动经济增长;或通过提高通胀率刺激居民降低储蓄扩大消费;或通过财政补贴(减税)与货币政策(降低实际利率)刺激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全球萎靡中的中国亮点 2012-12-31
  中国经济能够再次实现软着陆。在全球经济一片萎靡中,中国经济依然是最大的亮点。
·“跛足”的跨境贸易结算 2011-05-23
  要改变上述“跛足”格局,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特别是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汇率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供求决定,而扩大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日均波动区间尤为关键。
·今年货币政策组合拳仍将侧重数量手段 2011-03-08
  由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均可能显著超过目标值,今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的基调。而加息、升值与加强资本项目管制,有望成为中国政府使用的组合拳,而对数量手段的使用仍将重于价格手段。
·汇率战能否引发贸易战 2010-10-15
  逆差国应提高本国储蓄率,让本币适当、平稳地贬值;顺差国应提高本国消费率,让本币适当、平稳地升值。各国应竭力避免国际主要汇率的大起大落,同时实施积极的国内结构调整。
·中国离日本还有很大差距 2010-08-18
  尽管笔者列举了大量有利于中国经济实力与影响力的证据,但是请注意,这些证据能否变为现实,都建立在未来中国经济能够顺利进行结构调整、转换经济增长模式,从而维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前提之下。
·美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蕴意深远 2010-07-29
  这次新法案的出台与落实,无疑也将重塑美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格局,并可能影响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的相对竞争力,可谓蕴意深远。
·短期国际资本流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2010-07-15
  6月份,在贸易顺差触及2009年10月以来新高的同时,当月新增外汇占款只有1171亿元,是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新低,这引发了市场关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出的担忧。
·复苏步伐放缓 风险显著上升 2010-07-13
  从国别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周期均已达到或接近峰值。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全球经济增速可能显著回落。
·对央行重启汇改的评论: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0-06-20
  央行宣布重启汇改,并不意味着国际社会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就从此消停。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幅度和节奏,将成为未来关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