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背后,究竟存在怎样的事实?是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还贷压力加大、养护成本增加,抑或其它原因?收费公路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情况,要给公众一本明白账。
交通运输部昨日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2014年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公报指出,2014年度,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结果为负1571.1亿元,即收支缺口为1571.1亿元。
亏,继续亏,而且缺口呈倍增趋势。还记得吗,2013年统计年报显示,全国收费公路总体亏损661亿元,2014年的亏损面竟然比上一年扩大一倍以上,公众再次大跌眼镜。究其原因,外界或许对收费公路这一行业仍存“暴利幻觉”。不过数据显示,“暴利”与否目前并不好下判断。巨亏背后,究竟存在怎样的事实?是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还贷压力加大、养护成本增加,抑或其它原因?
客观地说,收费公路政策推行到今天,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由于国内收费公路建设资金来源非常单一——主要靠贷款,还贷压力大。一旦出现不可抗力,便容易滋生财务风险。与此同时,我国收费公路建设的主体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不但建设难度大、成本高,车流量又远不如东部地区,收不抵支现象突出。当然,客观因素之外,是否还存在财务制度不规范、不透明等原因呢?
比如,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半个月内居然出现两个版本的《2014年广东省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前一版本显示去年亏损28.8亿元,后一版本显示盈利3.9亿元,官方解释是“统计数据有误”。短短数日不但“扭亏为盈”,且前后截然不同,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暗藏于“统计数据有误”这六个字里,让人浮想联翩?一般规律是,统计数字如果不是独立的第三方提供,其真实性就多少存疑。倘若“革命靠自觉”,统计数据无疑会朝着利于收费公路公司的方向设定。不过,这也只是一个方面,收费公路管理和运营成本过高也不容忽视。收费公路经营关乎公共利益,不仅是行业内的事,对于收费公路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情况,要给公众一本明白账——每年的贷款额度、建设投入、通行费收入、养护运营支出、还贷支出等关键数据,要让老百姓一清二楚。
想赢得公众对收费公路政策的理解与支持,完整的、及时的、可信的信息必不可少。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是生命线,必须得到有力保障,由利益方或与利益方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管理部门提供的数字,恐怕很难符合这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