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的A股与MSCI指数的6月之约最终未能如愿。结合过去数周投资气氛的变化,来考察A股缘何与MSCI的擦肩而过,虽然失望在所难免,市场也不应该感到意外。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A股再次被MSCI拒绝?
我们有很多理由将A股纳入环球指数,国际金融大鳄也有很多理由将A股拒之门外。不可否认的是,MSCI是一家美资机构,处事需要考虑美国投资者的利益,而美国投资者当然包括美国各级政府部门。利益有多种,有经济利益,也有政治利益。非常明显,在中美软硬实力在全球大比拼的过程中,美国不会当帮扶中国的活雷锋。
笔者一直观察美国投资市场的言论变化,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市场预测。一年前,笔者对A股纳入MSCI指数的信心是90%,半年前是95%,三个月前是50%,两周前只剩下20%。笔者并非空口说白话,读者大可参考笔者过往半年公开发表的言论。为何笔者的态度取向由早前的乐观转为眼下的悲观?因为笔者观察到美国当地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此外,以英资为背景的富时早前也仅将A股纳入若干“过渡性”指数,英国对中国尚算友好,也不过如此而已。
除了国力相互比拼的因素外,外资投资者始终是咬住三点不放,这也是MSCI指数拒绝纳入A股的三大原因。
其一,“实益拥有权”不清。A股对外开放程度、买卖限制、交收等问题有待优化,如目前透过沪港通买入的A股,其“实益拥有权”(即有权行使股东实际权利的人)并不清晰,外资对此并无足够信心。
其二,“深港通”未通。MSCI新兴市场指数可以只纳入上海市场的蓝筹股,深港通开通与否并不构成影响,但不排除MSCI考虑纳入部分深圳龙头A股,在此情况下,亦构成或不纳入A股的因素。
其三,“沪港通”额度受限。虽然沪港通大部分时间均没有用尽额度,但基金担心会出现一旦单日额度用尽,而无法进行交易的情况。因此有必要考虑扩容甚至废除额度限制,相关解决措施有待出台。
若干投资界朋友认为,如果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会明显刺激已经处在牛市的A股。更有人认为,为了追踪指数,不少外资基金届时可能会不计成本地买入A股以满足指数配置,资金量可能甚为惊人。
的确,若A股被纳入MSCI指数,表明A股已获国际主流市场的某程度认同,这对内地股市改革有支持作用。以往,因国际投资者无法自由买卖A股,A股一直未能被纳入主要环球指数。为此,内地资本市场正进行一系列改革、开放及优化,而深港通亦在有序筹备中,相关税务问题未来亦会逐步得到解决。
这些改变吸引了不少国际机构加强研究A股,重整资产组合。尽管当下MSCI指数没有纳入A股,但未来6至9个月内,MSCI指数纳入A股的可能性相当大。
内地投资者一直关心外资进场的时机与规模问题。是否真有“天量”的外资基金,为满足指数配置要求,不问时机、不问价格地大量买入A股呢?对这个问题需要冷静思考。
就算A股被纳入MSCI指数,其实也不会出现万亿资金一下子蜂拥进入A股的情况。不妨参考早前的破纪录数据:在5月21日至27日的一周,外资流入内地股市创下历史新高,其实内地股市也只是录得约45.83亿美元净流入,创下2000年以来最大单周流入量纪录。
因此,笔者推测,不会出现万亿美元一下子蜂拥入A股的情况,环球投资者对A股看法多元,不会一味地追捧。“价值投资无国界”,若A股能借此机会平静下来,并做好制度上的准备工作,未来被纳入MSCI指数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