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蓝思科技抛出了一份60.26亿元的定增方案,而该公司上市尚不足3个月。无独有偶,2月下旬上市的东兴证券也于日前拟增发融资15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下半年以来至少有12家上市不足一年的次新股增发,规模超过10亿元,远超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募资规模。从增发募资投向来看,相当一部分次新股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次新股趁牛市囤积资金的迹象明显。
次新股启动再融资无可厚非,毕竟这些公司在IPO时往往压价发行,客观上导致募资规模受限。于是,当股价涨至相对高位时,极易引发次新公司的增发冲动:一方面增发价显著高于以往上市公司的增发均价,另一方面募资额也水涨船高。
例如今年3月份,朗玛信息曾计划以158.36元/股的价格增发募资10亿元,当时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增发价定得过高。仅从投融资的角度考量,朗玛信息股价攀升系市场行为,向定增对象增发股份亦属市场行为,只要不涉嫌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高价大额增发并不为过。
眼下的问题是,次新股在上市数月即大面积启动再融资计划是否存在恶意圈钱的嫌疑,而评判恶意圈钱与否的标准之一,便是次新股在经营、战略方面是否确实需急于融资。
不妨略加回顾此前盛行的IPO“三高发行”,彼时大量公司巧立募投项目,以超额募集资金。后来诸多案例表明,相当一部分公司的超募资金并未实质性用于公司经营,甚至还出现不少公司终止募投项目的现象。
同理,若目前IPO依然承袭三高发行的原则,同样不排除部分公司闲置募集资金及募投项目的可能性。换言之,上述急于启动定增计划的次新股未必都真的缺钱。记者注意到,北京某次新股负债率本来处于极低的水平(低于3%),但仍决定增发募资数亿元,其中部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当然,这些次新股也确实赶上了好时候,在牛市背景下,投资者并不会因为公司上市与增发间隔过短而不参与。至少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次新股增发均未出现定增对象不足或爽约的现象。
牛市中快速启动定增实际上也折射出次新股控股股东的“小九九”。募集同等规模的资金,牛市显然更有利于次新股控股股东维系控股权。假设蓝思科技在熊市来临时再启动60.26亿元的定增,恐怕会大幅稀释大股东蓝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的控股权。
从某种程度而言,次新股定增悠着点,是不是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