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岛建设速度缓慢受到诟病。
6月6日,《经济观察报》披露,建设国际旅游岛5年来,国际游客数量不增反而连续3年下降;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维持在13%左右,远远低于房地产业。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发布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制定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第三方评估》,这份报告被称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十年规划的“半年报”。在意见制定的13项任务指标中,4项已提前完成,包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6项预计可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旅游人数、旅游业增加值”3项核心指标未能完成。
连当地人都意识到,基础设施匮乏、工业基础落后、留不住人才、行业发展不规范是制约国际旅游岛的瓶颈,而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消费低端化,并形成了没有标准的低价恶性竞争局面。
记得笔者年初在海南,有当地朋友笑称,现在到海南的老龄候鸟比海南本地人还精明,到低价菜市场买便宜海鲜,吹着空调大巴在市区兜圈子看街景,消费实在低得可怜。当地政府痛定思痛,决心不再不再搞低消费、差服务的低价竞争。
人口结构显示的状况不容乐观。据《经济参考报》,最新公布的流动人口数据是,目前海南全省流动人口数量突破100万人,但与27年前10万人才涌进岛内不同,现在来过冬的“候鸟”人群排到首位,务工人口下降到第二位。
基础设施也让人忧虑。一个朋友的手机上常接到停水、停电的短信,短信来自海南,他在海南购买了住宅,预备退休之后当候鸟,但不时的停水停电消息却让他担心不已。根据数据,2014年海南“全年累计错峰限电191天,因限电带来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直接损失约30亿元”。
消费下降之后,价格竞争激烈,标准制订与执行更加困难,当地的企业本身也常常受困于不合理的竞争,用可怕的低价乱拉客人,欺诈客人的新闻不时传出。
海南旅游业的痛苦其实是全国旅游业痛苦的缩影,也是制造业低价竞争、恶性竞争在旅游行业的翻版,是缺乏创新必然会导致的结果。
劣胜优汰的价格恶性竞争正向全国蔓延。6月8日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集中受理旅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投诉举报和典型案件查办情况。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彭志凯表示,从国家旅游局接到的投诉举报问题看,涉及不合理低价及由此导致的强迫购物或变相强迫购物的占34%,排在首位;涉及无资质经营、假旅游券、交通事故、航班延误、签证、退款纠纷等占24%;涉及旅行社擅自变更行程、增减旅游项目、降低服务等级标准等违反合同约定的占23%;涉及景区管理、门票价格及服务质量问题的占13%;涉及在线旅游企业提供预订机票、酒店等单项产品服务质量问题的占6%。
低价团导游没有工资、没有五险保障,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通过购物获得收入,无尊严、无形象。在残酷的竞争中,以疯狂的价格战透支海南的软环境,这是难以长久的。不仅海南,在全国很多地方都面临着旅游成本上升、低价诱惑、服务质量下降、摩擦不断的情况。
海南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某种程度上是好事。2010年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达到62%,2014年,全省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到了19.6%,是在弥补以前快速增长的缺口,从量到质转变,速度将有所下行。现在房地产低迷期如果以量补价,推出更多的低价地,将出现更严重的透支,难以跳出向下的循环。而房地产过热导致土地依赖症,也会让工业与服务业提升不足。
从制造业的低价竞争,到旅游业的低价团,都是创新不足、品牌不足的直观反应,都是透支资源造成的折价,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害无益。
现在不是关上国门竞争的时代,海南面对的是全球海边度假旅游的竞争,中国制造面临的是东南亚到欧日等各经济体的竞争。一个主办全球闻名的博鳌论坛的省份,一个曾经以改革以消费著称的省份,如果退回到价格战,将拱手让出旅游品牌,这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