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四季度中国外债急剧下降,较前一季度减少510亿美元,下降规模为有记录以来第二,仅次于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第四季度。外媒对此分析称,这或与美元稳步升值、中国资本外流等有关。
不过,这一统计结果距今已过去5个多月,这段时间里,中国央行连续两次降息并扩大存款上浮区间,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达罕见的150个基点,并历史性地推出《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相应地,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纷纷下探2009年低位,以制造业PMI指数为代表的经济指标开始回升。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市场非常关心。
笔者发现,去年四季度的外债规模下降,其实与这些负债的期限多集中在1年期以下有关,而其根源又与2013年6月至年末国内市场爆发“钱荒”密不可分。而随着2014年中国政府开始加杠杆,在明显减弱企业“出海”借钱冲动的同时,更推动了企业尽快还清短期外债的意愿。
这实际上就是套息资金的一种刚性平仓行为。除了境内外利率差正在快速缩小外,美元指数2014年7月触底后迎来趋势反转,今年3月攀至2003年以来高位100.4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强烈的贬值预期,都对这种平仓行为起到了推动作用。去年初至今年3月,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对美元累计贬值接近4%。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这一趋势还可能延续。也就是说,利差与汇差双双逆转,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偿还外债的意愿。
外债的偿还,意味着在国内市场卖出人民币和买入美元,这加剧了美元对人民币的上涨。不过笔者分析认为,上述2013年钱荒期间借入的短期外债,今年上半年之内或可大部分偿还结束。即便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改,但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市场条件正在减弱。随着今年上半年外债集中到期,下半年外汇占款或会正常增长,后市可看多人民币。
外汇管理局统计显示,在我国所有外债余额中,短期外债比例由2013年一季末的73.95%一路升至当年末的78.39%历史高区,而在2014年末骤降了10个百分点至69.36%。很明显,这已经部分印证了上述判断。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海外贷款体现为资本项下的流出。如果我国外债余额下半年开始递减,那么资本项下流出减少与经常项目顺差维持,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亦有望呈现增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重新走升,将有望在下半年逐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