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不等于股价管理,不是短期行为、碎片式举措,更不是以包装概念、炒作题材等方法影响股价。
5月30日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1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受益于牛市形成的外部市场环境转暖,2015年度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总分大幅上升,达到52.73分,增幅达24%,创有绩效评价9年以来的最高分。日前,上市公司协会执行副会长姚峰也公开表示,上市公司协会将适时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指引,力争在市值管理的概念、厘清市值管理的边界等诸多方面实现突破。
从2005年“市值管理”概念出现,到去年5月8日“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以提升市值为导向的价值管理案例不断涌现。似乎不给并购重组等冠以“市值管理”的名号,上市公司都不好意思和投资者打招呼了。
但是,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与成熟市场体制下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不同显而易见。与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散户市”特征非常明显。不成熟的投资观念也使得上市公司价值难以清晰呈现,价值高估或低估的现象大量存在。“散户市”则决定了投资者利益保护难度较大,因为个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利益最容易受到损害。由此,形成中国式的市值管理却有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市值管理不等于股价管理,不是短期行为、碎片式举措,更不是以包装概念、炒作题材等方法影响股价。虽然股价高低确实是影响公司市值大小的重要因素,但从长远来看,公司的发展策略、经营管理、投资者关系构建等才是市值管理的重点所在。
目前,很多公司只是把资本市场当做融资、圈钱的渠道,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没有完全体现,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良性互动也没有完全建立。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是市值管理之“纲”,而非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我们看到,过去一段时间,假“市值管理”之名行“概念炒作”之实的行为着实不少,有的已经触碰了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虚假披露等“高压线”。
在证监会今年集中打击的违法违规活动中,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集中资金和信息优势操纵市场行为便是重点之一。现实中,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重大事件中,我国上市公司阶段性的市值管理意愿强烈,而这些事件往往是内幕交易、不实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发区。这是需要监管者注意、投资者警惕的。
正如沙雁所说,这些以市值管理为名、实则玩弄股价操纵的违法行为,其目的是维护少数人、个别人的利益,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尤其对中小股东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也挑战了监管底线。正因如此,市场更为期待证监会将于年底前推出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指引》,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规范化的文件得以真正落地,市值管理才能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