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沪深A股气势如虹、5000点大关近在咫尺的时刻,英国富时指数公司本周二宣布把中国A股纳入富时罗素FTSE
Russell指数。可是,富时同时又表示,目前启动沪深A股进入FTSE全球指数只是过渡阶段;新的指数也是过渡性指数。
目前全球跟踪FTSE指数的基金共有1887只,总体规模1.56万亿美元。沪深A股在其中的初始权重将为5%,未来可能升到32%。如按A股初始指数5%的权重计算,预计将为A股新增资金约800亿美元(约合4963亿元人民币),而且这个数字还是满打满算的。实际上,追踪富时新兴市场指数的六大基金总规模仅217亿美元,5%的权重意味着11亿美元的配置。对于总市值10万多亿美元的沪深A股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因此,纳入FTSE指数,对于现在的沪深A股市场而言,影响更多是体现在市场心理层面上。
不过,富时指数公司也留下的充足的余地:沪深A股权重取决于QFII及RQFII审批额度总规模,会随之同步增加,在沪深A股完全自由可供国际投资者投资时,权重有望增至32%,如把境外中国股票(包括B股、H股、民企股和红筹股)计算在内,中国股票的权重将占富时新兴市场指数的50%。中国QFII及RQFII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因此,沪深A股在FTSE指数权重达到32%甚至50%,完全是可以办到的。如按32%计算,总体规模可达5000亿美元。那对A股市场来说,可真就是引进了一大股“活水”了。
当然,事情也很清楚,英国富时指数公司之所以选择现在把沪深A股纳入FTSE指数,更多的原因是为了它自身。论经济规模,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论股市规模,沪深A股已是全球第一大股市。不把沪深股市纳入其指数范围,客观上罗素(FTSE
Russell)指数就不可能完整。而更大的问题是,英国富时指数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摩根士丹利的MSCI也有可能在下月上旬将沪深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系列。
据MSCI估计,在北美及亚洲,超过90%的机构性国际股本资产是以MSCI指数为标的。全球有大约近7万亿美元资产以MSCI各种指数为基准,有约1.4万亿美元的资产在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根据美林/盖洛普的调查,约三分之二的欧洲大陆基金经理使用MSCI为指数供货商。全球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基金达到336个,总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
MSCI指数对世界各股市有着重大影响。以我国台湾地区股市为例,MSCI自1988年起编制MSCI台湾指数,但当时台湾地区对外资尚有不少限制。以后,MSCI将台股指数纳入其各项自由指数中,2000年将其权重调高。随即到当年6月底止,累积外资净汇入台湾股市的金额达229亿美元,以外资买卖上市股票金额计算全体外资买超1272亿元。
我国台湾股市如此,韩国股市、我国香港股市无不如此。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纳入MSCI,对沪深A股来说才是大事件。考虑到目前A股市场体量庞大且十分活跃,并且正在加快开放步伐,外资投资A股的渠道逐渐增多,额度也逐渐更加灵活,未来国际指数体系,无论是富时还是MSCI,逐步纳入A股当是大势所趋。
不过,即便如此,MSCI下月是否会将沪深A股纳入其中,变数依然不少。就是已抢先一步的FTSE指数也只是将A股当作过渡性指数。对于A股,他们都在试探。
FTSE和MSCI指数能获得国际机构法人认同,作为资金配置的参考,主要是基于其客观性、公正性、实用性、参考性、机动性和公开性。反过来,两大国际指数选股对象要求,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象的市场通达性。
显然,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通达性,逐步放宽QFII和RQFII门槛,开放沪港通及准备实施深港通等步骤,已为国际资本所关注。而市场通达性,不但包括资本通达,还包括市场信息的通达,这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短板。而目前沪深A股市场难以遏制的激情,一方面使国际资本大赚其钱,另一方面也使指数公司感觉不踏实,毕竟沪深A股的大牛行情与中国经济指数不搭调。这大概也是FTSE和MSCI对沪深A股市场持谨慎态度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