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价格更要让公众“信得过”
2015-05-26    作者:寇宇龙    来源:红网
分享到:
【字号

  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国家旅游局25日公布了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1801家旅游景区成为首批“信得过”景区。“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活动针对景区一票制、价格无欺诈、特殊人群优惠、预约优惠、公布价格构成、三年不涨价等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对参与创建景区限定了六条承诺条款。(5月25日中国新闻网)

  所谓旅游价格“信得过”体现的是一种从管理者角度出发的评判标准—签订好承诺条款,在考察时发现做得还不错,就可以认定为“信得过”。建立评价机制,对于旅游价格的规范自然是有好处的,但前提是评价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的。而此次“信得过”名单上的景区和很多游客的实际感受存在较大出入,因此受到了质疑。

  虽然点赞者不多,但并不意味着国家旅游局的这次“信得过”活动完全没有意义。景区的价格合不合理,服务好不好,当然需要一定的评价机制。只不过,一直以来对景区的评价,更多的是站在官方的立场,一切都按照官方的标准进行,而作为旅游消费主体的游客较少拥有话语权。这一次的“信得过”活动也是如此,虽然强调会依靠公众和广大游客,加强社会监督,定期清理不再符合条件的景区,但这些也仅是作为参考,具体的信不信得过仍然只由官方声音决定。

  旅游是一场消费活动,景区到底能不能“信得过”为何不能由游客的评价决定呢?公众对于景区最反感的,恐怕是不断上涨的门票价格,即便部分景区和监管部门时常会发出“保证几年不涨”的声音,但每逢节日必涨价才是常态。而在景区门票问题上,监管者的态度一直都不太鲜明,在一次次的涨价潮中,并未出台强有力的措施遏制门票快速增长。景区和监管者存在着天然的默契,这种默契来源于共同的利益或是政绩需求。在景区门票的博弈中,作为主角的游客反而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景区和监管者一旦达成默契,自然更不愿意让游客参与到景区的各项评价和价格制定中来。

  明乎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官方的“信得过”名单难以打动公众了—它只是景区与监管者之间的默契信任,还远称不上是公众的信任。

  官方的评价和民间的感受存在较大不同,这不得不说是景区管理上的怪现状。这种巨大差距,不仅体现在景区门票价格上,也体现在诸如购物、住宿等环节上,难道监管者对普遍存在的景区特产造假毫无察觉吗?对各项逢节必涨到“天价”的消费项目毫无警觉吗?如果任由这些乱象存在,那么简单发布一份“信得过”名单,显然不能获取公众的丝毫信任。

  景区管理只有在充分听取了民意之后才有可能走向更好,也只有让游客充分发挥话语权,才能促使景区门票实现透明、合理的定价机制,尤其是那些自然风景区,本就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每个人的礼物,其门票价格一路上涨真的合理吗?敢不敢拿出维护成本和收入的明细账单?可以预见的是,全民出游的热度会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建立充分倾听游客声音的旅游评价机制,进而为旅游监管提供依据,那么各种旅游乱象只会愈演愈烈,自然也就无法真正让公众“信得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 【思想】内地香港基金互认是多赢之举 2013-06-14
· 【读书】缔造伟大的秘诀 2015-05-15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楼倒地陷暴露建筑地下渗漏黑洞 防水工程成摆设 2015-05-2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