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漫游费早该取消了
2015-05-22    作者:朱昌俊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近来有关“网费贵,网速慢”的话题在李克强总理表态后,引发了各方讨论。而同样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有关的另一项业务也再度获得关注。近日,来自新华社的报道称,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但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新华网5月21日)

    移动漫游收费一年达百亿元之巨,从中国电信行业的“吸金”能力来看,并不令人意外。去年,据国际知名通信专业媒体TotalTelecom发布的年度全球电信运营商排名情况,中国移动继续保持全球收入第四、利润第一的位置,中国电信位列第10位,中国联通位列第12位。而即便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中,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居高位。但与强大的赚钱能力相对,电信行业,无论是在网络服务还是在资费方面,所引发的诟病与争议却同样惊人。如此 “反差”,无疑令人深思。

    不同于传统产业,电信行业在世界各国都仍属于一种高技术型行业。而技术的进步,大多源自对现实需求的响应或是引导社会需求,这决定了它往往能够与消费者之间保持一种相当的贴近性,甚至企业本身能够展示出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以引导社会新的消费观念。

    仅以漫游费为例。在电信业刚兴起之时,由于基础设施投入的必要成本,大多数国家都普遍收取了漫游费。不过,随着投资成本的边际递减,加上技术的进步,漫游费大多都朝着逐渐降低甚至是取消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的情况是,虽然通话漫游费产生于2G网络时代,但随着技术发展漫游成本已大幅降低,部分3G用户乃至4G用户仍普遍被收取国内漫游费,且部分资费标准已多年没有调整。

    漫游费依然坚挺,表面是让消费者支付了高昂的通信成本,企业赢得了利益。但从企业精神与文化的构建来看,企业同样是受害者。

    一方面,国内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消费者却仍为此埋单,技术进步与企业改革的红利未能被消费者同步享受,而变成企业单方面谋利的工具。在这之中,企业看似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但却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并由此带给企业更多的争议与指摘,企业形象反而随着盈利的增多而失分。

    另一方面,在一个流动日趋频繁的社会,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市场行为,打破区域间的分割状态,已是大势所趋。“画地为牢”的漫游费,依然延续的是往日的条块化、碎片化的营收模式,它所带来的不只是让消费者承担高成本的跨区域通信费,更代表的是一种与旧的管理形态相捆绑的落后的企业文化理念。譬如,在公共政策如户籍制度、社保政策等在谋求改革和取消异地衔接限制的背景下,严格按照区域界限收取的漫游费,显然未能彰显出应该肩负公共责任的国企对开放理念的认同态度,而可能反倒弱化了社会对于开放和改革的共识。

    在总理的敦促下,各部门先后对网费、网速问题作出了回应,相信漫游费问题的改革也将只是时间的问题。但这种被动的改革姿态所引申出的另外一个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有着超强赚钱能力,并代表先进科技的这类国企,如何能够展现出更为敏锐的市场意识并培植自身开放而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精神,做先进理念的倡导者而非仅仅是“会赚钱的工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漫游费问题 应提上具体改革议程
· 不能让天价漫游费 再继续“漫游”下去
· 无本万利的国内漫游费应取消
· 每年百亿漫游费国内成本几乎为零
· 该取消的岂止是京津冀漫游费
 
频道精选:
· 【思想】“官员独董”少了,问题并不少 2013-06-14
· 【读书】缔造伟大的秘诀 2015-05-15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中拉经济调整催生更多合作机遇 2015-05-22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