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6万亿的喜与忧
2015-05-21    作者:蒋光祥(鑫元基金业务规划经理)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微信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4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首次突破6万亿元大关,达到6.2万亿元,3月接近万亿元的单月规模增长也创出历史之最。回顾上一波牛市,2007年4月后的几个星期内,基金资产规模先是从不到1万亿元,一举冲过2万亿元,再到10月底攀至3万多亿元的高峰。而在此之前,公募基金规模从零到1万亿元的跨越,花了9年。由此可见,2007年基金业的超常规发展,已经于本次牛市再现。

  这背后自然源于股市的持续大涨,基金,尤其是偏股基金的赚钱效应光彩夺目。从当前产品类型来看,绝对规模增长最多基金类别当属混合、股票、合资格的外资机构投资者(QDII)等,相应的权益类基金在总规模中占比也已过半。牛市一个代表性的标志已经出现:首发规模超百亿元的巨型基金接连诞生,并且多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若非提前结束发行,新基金的首发规模还会更大。

  对于散户占比过多的A股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的高速发展对于改善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及稳定市场波动起到了一定作用。公募基金所代表的机构力量在市场上话语权的增强,并非一件坏事。基金规模的迅速增长,也体现出老百姓对于基金的信任。当基金在股价上涨过程中不断赚钱时,更强化了投资者的这种信任。很多在余额宝类“宝宝军团”产品上接受了初次理财启蒙的投资者,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捷化的投资终端,懵懵懂懂地通过权益类基金,间接参与了本次牛市,相信对其个人、家庭的理财乃至人生体验,将来都是一段印象深刻的回忆。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基金规模的“超常规”增长,已经深刻反映出了当前阶段投资者的非理性,以及连带出基金管理人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被动非理性”,这仍属于一个初期、不成熟的市场表现。老百姓对于基金的信任,很可能源于对基金市场风险的不理解。不少新基民可能认为,相比于自己炒股,基金收益高而且没有风险。因而,他们可以因为预期高收益而疯狂购买基金,也很可能因为害怕投资损失而疯狂赎回基金。基民储蓄存款搬家带来的巨额买入,让基金管理人在市场上不顾标的物市盈率高企而建仓扫货;一旦因市场变向遭遇基民大规模赎回,又得不计损失地卖出标的物来应对。其中股票型基金因高仓位限制,不一定可以及时足额卖出,将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考验。而一些老基民也无视申赎费、管理费,把基金当成了股票来炒。喜欢买新基金,喜欢买净值低的基金,频繁申赎。这些都间接促使大体量公募基金非但没有成为定海神针,而是助涨助跌。

  面对七八年才一次的大牛市,不少基金管理人趁热打铁猛推新基,多有瓜田李下之嫌,更非专业价值投资者的风范。不少公司从产品申报到发行,都是急行军,尤其是管理费率最高的股基。但这个时点入场的新基民究竟会获益几许?从过往经验来看,不容乐观。一旦股价泡沫破灭,投资者大面积、长期亏损或将难以避免,社会舆论压力亦将十分沉重。本轮牛市基金管理人要想避免出现被动结局,那么当前正是体现机构投资者社会责任感的时刻,做好投资者教育配套工作恐怕是比发行新基金更加迫在眉睫的事情。代客理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要先于基民冷静下来,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面前,做出取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 【思想】山东划转国资充实社保开了个好头 2013-06-14
· 【读书】缔造伟大的秘诀 2015-05-15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通讯信息诈骗“爆表” 部门协作不畅破案率畸低 2015-05-2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