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日),港股市场上一只股票的暴跌再次引发了外界对于这家公司及其老板的关注。这就是汉能。
汉能薄膜发电昨日盘中突然出现断崖式下跌,跌46.95%,报3.91港元,成交1.75亿股,成交额10.5亿港元,成为跌幅最大的港股通标的股。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的大跌是汉能上市以来跌幅最大的一次,而当日也是汉能股东大会的召开日。在这样一个颇为特殊的日子里,投资者似乎并没有将自己的“爱”给予汉能。
暂不论大跌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汉能的此次大跌也给不少内地的中小投资者上了一课。诚然,汉能自去年以来的持续上涨,让市场看到了这家公司存在的投资价值,比如环保概念、新能源题材、智能化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对汉能存在的一些财务质疑,虽然公司屡次澄清,但市场对此并未完全信服,这也为后续的股价长期横盘和突然暴跌埋下了伏笔。
恰逢A股牛市,不少中小投资者信心满满,南下买港股也渐成风气,但殊不知,这条投资之路充满了变数,就如同汉能这只个股的股价走势,从连续暴涨到毫无征兆的“秒跌”。汉能股价从1港元涨至最高9港元,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从7港元跌回3港元,却仅仅只用了半天。
由此不难发现,股票市场的波动是巨大的,特别是出现无明显征兆的大跌时,很多信息不对称的中小投资者往往会损失惨重。单就香港市场来说,此前的恩达集团控股就曾上演了一幕“过山车”大戏,股价当日的大起大落也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随后公司股价一路下挫,至今难言触底。
众所周知,内地和香港的资本市场差异巨大。除了涨跌幅限制,流动性、估值、投资风格偏好、信息对称性等都迥然不同。无论是港资入A股,还是陆资南下H股,均是看到了对方市场存在的差异化机会,但就如汉能的股价波动一样,一个陌生市场的风险是难以估量的,风险控制当牢记在心。
事实上,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个股,面临的情形千差万别,中小投资者既不应追涨杀跌,也不能随大流盲从所谓的股评家和“专业高手”。在复杂的投资环境下,不仅要注意风险控制,更应当审时度势和独立判断,真正做到量力而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