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改革促进派,不要改革旁观派
2015-05-07    作者:韩哲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字号

  5月5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二次会议,除按惯例审议通过了一些改革方案外,还特别强调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

  重用改革促进派,显然是有的放矢,不是随便说说。我们的改革带有很大程度的自上而下性质,改革的对象恰恰是改革的发动者。这就要求作为改革发动者的政府官员,必须有足够的热情和动力去推动改革。如果政府官员没有动力,改革多半就会空转。

  过去两三年,改革与反腐并进,在取得巨大成果之余,官员不作为的现象开始引发关注。在反腐高压面前,在削权改革面前,部分官员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既然没有了寻租机会,则要么束手,要么拱手,甘当庸官懒官,做一个太平官。

  各级干部是我们全面深改和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如果干部中出现动力不足,出现“多磕头、少说话”的庸官哲学,就势必让改革再次陷入“中等官员陷阱”,导致政令不出。于是,大好的改革蓝图,在公众眼中变成听不见第二声靴子响声的空中楼阁。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新常态。我们理想的新常态,干部选拔要德才兼备,德是“老实人”,才是“改革派”。

  官员不作为,抵消着改革的效果,这从总理的数次“发飙”中可见一斑。李克强在几次会议上抨击官员的不作为,强调中国经济是干出来的,那些“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尸位素餐官员,是在误全面深改的大事。就在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在讨论简政放权时,李克强一连讲了三个“段子”,再次费解地质问,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这三个段子,都曾见诸于报端。第一个是要出国旅游的公民被要求“证明‘你妈是你妈’”;第二个是参评劳模的基层工作者跑了几天也没盖完审批章,最后还是省领导特批才得到解决;第三个则是台商代表的诉苦,知识产权得不到足够保护,打官司、找政府,没人给解决。基本上,这三个段子涉及的政府部门和官员干部,对改革都没有什么主观能动性,被动地照“章”办事,推一下可能动一动,不推就不动。

  改革促进派,在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和充分领会改革精神的情况下,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敢闯敢担当,在当前这一轮改革面前不做袖手旁观状,而是积极投身于这场改革之中,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细化为具体的执行方案,而不是说风凉话,等着看笑话。可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但确实从中央到地方,启用了一批改革促进派,为彼时的改革注入动力,形成从江湖到庙堂的联动,化解了中间地带的肠梗阻。

  当官不为民办事,就不如回家卖红薯吧,把位置腾出来,留给那些想干实事的改革促进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 【思想】环境治理首先要政绩观“绿化” 2013-06-14
· 【读书】从IT到DT 2015-05-06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改革推进落实遭遇“软抵抗” 利益固化现象浮现 2015-05-07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