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法修订或解禁证券从业人员炒股。但现在的证券从业人员又有几个不炒股呢?本栏调查发现,多数分析师、客户经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持有股票资产,管理层需要做的,只是阻止证券从业人员内幕交易及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即可。
证券从业人员,被多数投资者视为专家,时日浸淫之下,多少也会有点把自己当成高手的感觉,于是他们自认为自己的炒股能力至少好于普通投资者,如果在股市操盘,胜算应该很高。
假如只是这样,从业人员炒股并没有什么不可,通过看K线、读报表、研究国家经济政策,不管盈亏,最终买者自负。事实上,大多数从业人员也是这样操作的,虽然他们借用亲友账户,或者是通过配资隐蔽自己。但却有少数从业人员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而是利用工作之便,提前获取上市公司重要公告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前入场,构成内幕交易行为;或者是掌管公司自营账户或者其他大型资金账户,然后在大资金买入前自己先买,大资金卖出前自己先卖,获取不正当利润,构成老鼠仓。这两种违规行为,正是管理层严厉打击的目标。
允许证券从业人员炒股,目的是把他们的账户置于阳光之下,允许他们正常投资获利。但是事情也要从两面看,内幕交易和老鼠仓资金绝不会使用自己的账户购买股票,否则无异于向证监会自首。他们仍然会使用非常隐蔽的股票账户,管理层的大数据系统,或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栏认为,不管证券法修订会不会解禁证券从业人员炒股,并不会改变现在从业人员已经大面积炒股的现实,解禁只不过是可以让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不必再使用他人账户,但这并不能杜绝少数人违法违规的交易。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交易所的大数据系统,通过股票账户的交易特征发现哪些账户属于疑似内幕交易和老鼠仓,这就大大缩小了管理层彻查的范围,也降低了侦破案件的难度。
不能免俗,还得呼吁一下证券从业人员加强自律,主动放弃内幕交易和老鼠仓。显然这样的呼吁力度太弱,在巨大的利益推动下,想要主动回避老鼠仓和内幕交易,需要太高的觉悟。
说到底,还得依靠法律,一方面大幅提高对内幕交易和老鼠仓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侦查,尽量减少使用他人账户炒股的行为。本栏想到一个比较严厉的办法,要求营业部对客户身份重新核实,只有通过实名认证的账户才能买卖股票,券商现场认证的客户需要留下指纹,以后每次登录交易软件,不再输入密码,而是通过指纹识别客户身份。如此一来,想要使用他人账户炒股,难度就提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