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大融合意味着大崛起
2015-04-07    作者:毛承之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

  根据这个发展规划,我们可以知道:打造新常态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没有协调一致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个城市群优势互补也就难以实现。即使实现,也会大打折扣、偏离规划轨道。

  如何保持一定发展速度呢?首先这些长江城市群要进行集约式发展,努力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杜绝重复建设,实行产业高度整合。其次是这些城市群之间的基础设施要相对完善,实现互联互通,打造出相互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做好资金预算,加大投入,努力均衡各方利益,使这些城市群发展变得轻松便捷与高效。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系统问题,而城市群之间发展有一个辐射力的问题。因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还需要先优化这些城市群自身的发展系统。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心城市辐射影响力实现优势互补靠前发展。换句话说,这个城市与那个城市老是靠不上,不仅成本高、划不来,而且没办法搞对接建立起稳定的相互包容的发展关系,那就要根据这个城市地理优势以及产业特性进行因地制宜规划,作出选择性发展。比如,江西萍乡离南昌很远,文化习性以及风俗习惯也大不一样,让这座城市直接与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对接升级,就可能发展得更好些。

  城市群之间,不断靠前,就能发展得更好一些。一是要实现市场要素流动的深度融合;二是现代化物流运输体系要相当完善、便捷与畅通;三是要通过市场竞争发挥生产性服务产业集群以及专业性市场集群优势。

  经济发展到高铁时代,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这种大,就是机遇,也是发展变革潜力。这些城市群之间的驱动力靠的是什么?谁将获得更多更大的市场机会,谁将会更具有核心竞争力呢?这就需要它们紧抓机遇,不断深化改革搞好体制机制创新。如果一个城市创新能力不足,也就很难促进它们之间对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城市群的发展,就是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知识产权的创新与竞争。如果这些长江中游城市发展很快,处于核心城市群的发展节点之间,那么这些知识技术与财富精英就可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聚集在一起,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今天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比较发达,特色各具鲜明,武汉、长沙与南昌等中心城市都很有辐射能力。相信,在这个城市群规划指引下,这几个中心城市会发展得更快一些。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都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抓住这些机遇,就要不断打破行政区域发展限制,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这样才能引领新常态。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崛起与振兴,也是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区域金融一体化以及公共政策均等化的一个过程。在这些发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保护原生态环境,不要城市发展了,生态环境却在恶化,幸福指数又在下降。从这一点上来说,加强这些城市群的法律监督与协调尤为重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 城市群发展中新问题应有新措施
· 我国将分三类打造20个城市群
· 39城(城市群)入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 跨省区城市群规划最快明年推出
 
频道精选:
· 【思想】光是警告违规A级景区还不够 2013-06-14
· 【读书】如何保持持续的专注力? 2015-04-02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黑平台"猖獗:金价上涨卖不出 亏损时自动下单 2015-04-07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