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首先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根据测算,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2015年-2020年间,GDP年均增速需要达到6.5%
●财政政策有必要更加积极,可以考虑适当扩大赤字规模,适度提高赤字率。
●近期央行进行了降准、降息,这是应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通胀、流动性和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变化的正常、及时的举措。未来,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角度看,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宜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周景彤近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表示,对于经济新常态,社会上有些人认为经济要低速增长,甚至不需要关注经济增速,这是不正确的,新常态不是说不要经济增长。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是关键。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引导好市场预期,坚持区间调控,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引导市场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2%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率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新常态也要保证稳定增长
周景彤认为,在三期叠加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总体上平稳,呈现出增长放缓、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和民生改善四大特点。
经济增长方面,2014年GDP同比增长7.4%,其中四季度GDP增长7.3%,基本实现了政府确定的目标,也好于市场预期。从近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物价、进出口数据来看,预计今年一季度经济还将有所回落。“我认为,我国经济减速既有短期的周期性因素,也与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有关,不宜过分解读和担忧。”他说。
结构优化方面,2014年消费增长1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通讯设备、网上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消费等热点持续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0.9%,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第二产业7.3个百分点。
发展质量方面,劳动生产率在显著提高,2014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7%,单位GDP能耗下降4.8%。
民生改善方面,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实际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比较突出而又值得警惕的动向和风险包括: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通缩风险上升,地方债务进入偿债期,外部因素冲击(大宗商品价格、货币政策分化、国际资本流动、地缘政治、全球经济一体化等)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整。
经济新常态本质其实是我国在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实现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做到量增质更优,这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具体表现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有非常明确的判断,比如生产要素方面,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未来要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这些都是要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不断升级。
新常态不是不要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关于经济增速,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虽然我国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下降到2014年的7.4%,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二是为保持就业和社会稳定,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翻番目标,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仍然十分重要,未来10年年均要达到6.5%左右。
增长动力依然存在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周景彤认为,2015年,国际经济环境稳中趋好,国内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新的增长点蓄势待发,我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但增长动力正在切换。
“三驾马车”将更加均衡地拉动增长。周景彤说,受益于居民增收、消费环境改善的影响,消费仍将发挥基础性作用,预计2015年增长11.5%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上升。在“七大工程包”数万亿元投资、投融资体制改革等的带动下,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预计2015年投资增长15%左右。通过优化出口结构、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外贸有望稳定增长,预计2015年出口增长6%左右。
对外开放继续开创新局面。2015年,中国将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一带一路”和对外自贸区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在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对外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中国对外投资(ODI)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年均增长10%左右,有望在2015年超过外商直接投资(FDI)。
周景彤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存在。一是“四个全面”将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保驾护航,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新四化”同步推进将释放巨大需求。新型城镇化潜力巨大,将有力助推经济增长。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中国研发经费大幅增加,科技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了2%,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将有力促进经济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四是中西部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
总体判断,未来10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向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迈进。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尽管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减少(2014年再减少371万人),但反映就业人员素质的平均文化技术水平在提高,我国的“人口红利”有望平稳过渡到“人力红利”。从资本积累看,中国的高储蓄率将对投资增长和资本形成提供有力支持,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也将提高资金配置和资本形成的效率。从生产率提高来看,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等因素将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估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年均在6.5%左右。
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
要确保中国经济实现向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迈进,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意义重大。经济新常态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提出了新要求。周景彤认为,货币政策方面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为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更加注重稳定性和连续性,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二是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使用和创新结构性政策工具,坚持定向调控,突出灵活性和针对性。
金融方面则主要表现在改革稳步推进:
第一,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3月1日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扩大为1.3倍。预计未来还将在简化存贷款期限档次、增存贷款利率的市场敏感性、发展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第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扩大,外汇管理相关政策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逐渐成为常态。预计未来改革将围绕四方面进行,一是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二是中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三是调整“篮子货币”的构成和权重;四是外汇衍生品市场不断深化。
第三,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不断加快,市场化和法治化不断推进。随着“沪港通”的顺利开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进一步扩大,服务实体经济和财富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将推进以股票发行注册制为核心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多层次股市与机构间债市共同发展,扩大私募及衍生品市场经营空间;稳步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在优化沪港通机制、增加交易产品、便利境外长期资金参与沪港通的同时,研究推出深港通;健全多样化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
周景彤还进一步介绍说,经济和金融的新形势也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新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的供给、需求、服务形式和监管等四方面:一是复杂化的竞争格局。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金融供给主体不断多样化,竞争日益激烈。二是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经济转型,消费需求增加,民营资本、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上升,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三是网络化的金融服务。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这将明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四是严格规范的金融监管。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的理念和工具正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外的金融监管也日益严格,未来金融监管将不断规范和完善。
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关系
对于下一步宏观政策取向,周景彤表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关系是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其实就是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经济发展问题。为保持就业和社会稳定,为给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短期内经济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为了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又要求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短期增速,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经济的过度下滑。要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首先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根据测算,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2015年-2020年间,GDP年均增速需要达到6.5%;其次要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要让市场做。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消除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利用竞争机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周景彤认为,财政政策有必要更加积极,可以考虑适当扩大赤字规模,适度提高赤字率。未来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可以考虑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二是大力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水电、核电,铁路、港口、内河航运设施及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城镇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更多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三是不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将“营改增”继续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行业,完成“营改增”的全行业覆盖。四是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范围和规模,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快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构建地方税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步伐。
周景彤说,近期央行进行了降准、降息,这是应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通胀、流动性和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变化的正常、及时的举措。未来,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角度看,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宜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