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储蓄为何不再是“笼中虎”
2015-03-24    作者:谭浩俊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整个经济的信贷杠杆率和经济总量(GDP)的比值较其他很多国家都偏高,这里面要考虑到中国储蓄率高,以及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滞后的原因。也是受这两个因素影响,走信贷渠道支持经济增长的量就稍微高一些。

  中国广义货币(M2)约为GDP的两倍左右,而美国则为一倍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是用两个单位的货币创造一个单位的GDP,美国则是用一个单位的货币创造一个单位的GDP。与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的M2/GDP是偏高的。这里面的原因确实与高储蓄率和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有关,但高储蓄率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长期的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就引起过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很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担心,如此多的储蓄像一只关在笼中的老虎,随时会冲出来,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事实也证明,高储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几次物价上涨中,扮演了凶猛老虎的角色。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货币发行步伐明显加快、货币总量快速扩充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应该如何看待它的危害呢?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部门的储蓄率一直维持20%左右,中国高达50%的储蓄率主要是政府部分和企业部门。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储蓄则主要来自于居民,政府和企业的比重很低。因此,储蓄这只“笼中虎”的威力可能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笼中虎”可能会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推手,在今天可能危害会小得多。相反,它正在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政府和企业储蓄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有许多很多问题。要知道,如果政府和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高,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储蓄。政府和企业储蓄高,要么是资金躺在账上的现象严重,资金运行效率极低,要么是虚假现象严重,储蓄的水分很大。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经济社会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事实上可能两种现象都有。

  从居民储蓄率来看,20%应当是合理的水平,它源于中国人喜欢存钱的习惯。眼下迫切需要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但居民仍然将钱大量存放在银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又怎样发挥呢?居民不愿消费,除了消费观念之外,更主要的是政府与企业占用了太多社会资源,而所占有的资源又没有能够对推动居民消费发挥作用,最终导致储蓄率越来越高,虚假储蓄越来越多,最终带来社会资源、资金利用效率的下降。

  也就是说,曾经视为“笼中虎”的高储蓄,在扭曲的金融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体系下已经慢慢失去了野性,失去了威力。即便将其放出,也不可能有多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悲哀。想一想,60万亿以上的储蓄竟然不能对经济复苏产生推动,哪怕引发一些通货膨胀也比紧缩好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政企的高储蓄率说明了什么
· 高储蓄率背后有三大问题
· 高储蓄率背后有三大问题
· 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之痒 百姓之痛
· 周小川:很多国家需要提高储蓄率
 
频道精选:
· 【思想】国资划拨社保才能补齐缺口 2013-06-14
· 【读书】当前经济形势的六大前沿问题 2015-03-17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1.2万亿科研投入成果转化率仅10% 2015-03-2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