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快。从沪港通顺利通车,到深港通呼之欲出,A股在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方面动作频频。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安排与国际普适性规则的逐步趋同,更多的投资者开始憧憬A股被纳入国际指数的种种可能。
证监会日前表态,已与明晟(MSCI)、富时两家指数公司和一些国际机构投资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未来还将积极解决国际机构投资者进入和A股纳入相关指数的技术细节,为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提供更多便利。今年6月MSCI将再就A股纳入相关指数进行评估,市场预期会有更多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释放出来。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象征着一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规则的接轨程度以及国际竞争力,过去二十多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步步推进,在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小红筹”公司尚未纳入监管,B股市场融资渠道不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对境外投资者的政策性限制较多,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试点范围狭窄,QFII和RQFII的所得税制度还未明确,这一系列的制度瓶颈,在外部环境不断改变的局面下,已经干扰了A股对外开放的进程。
纵观全球重要的股票市场,均有国际性市场指数覆盖,由指数供应商按比例纳入权重股。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国际指数的覆盖率却不高。去年A股与MSCI指数失之交臂,其主要原因在于QFII和RQFII实施额度限制,10亿美元的单个QFII上限无法满足一些全球指数投资基金的投资需求,资本汇入汇出的严格管制对基金的申购赎回以及投资组合调整都产生了较大的制约,而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更是让国外投资者产生了顾虑。
栽好梧桐树,才能招来金凤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子要迈得再大一些,需要多个监管部门协同合作,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有节奏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尽快解决QFII和RQFII制度、资格、额度等问题,同时明确境外投资者的税收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中有关涉外监管和执法合作方面的规定。随着证券市场开放程度及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复杂性和隐蔽性日益增强,急需增强监管机构的执法手段,修订完善现有的监管合作备忘录和协作机制,以满足开放型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适应未来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