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仅为3.2%,刷新了近23年来的最低水平。财政收入增速的大幅下降,不仅会影响积极财政政策的顺利执行,还可能加重政府负担,加剧地方债务风险。因此,尽快使财政收入恢复到正常合理的增长水平,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财政收入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近段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开始由高速增长走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财政收入的增幅出现了逐步回落的态势。面对财政收入增幅的迅速下降,有人主张应该通过开征新的税种,适当提高税率的办法以解燃眉之急。不过,事实证明,这其实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办法。
引发经济下行的诸多因素中,由于税负过重而导致的企业负担过重无疑是其中的根源之一。工信部最近发布的《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经从2013年的2.33%增加到2014年的2.48%。这其中,承受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更是深受其扰,尽管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为中小企业减轻税费负担的政策,但成效并不明显。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4年的调查显示,仅有10%左右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的税收负担比2013年减少。
税负过重不仅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抑制投资需求,还会对居民的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高税收会导致总需求下降,进而引发经济增长的下降,反过来又会使得财政收入进一步减少。
事实上,在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的时期,更应该实行减税政策。以减税来应对财政收入的减少,这看起来似乎矛盾的做法,不仅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经验的证明。在理论上,减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减税不仅能够提振企业的投资需求,也有利于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因而能够使经济尽快摆脱下行的轨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拉弗曾经提出过“拉弗曲线”理论,说明在税负较高的情况下实行减税政策,会刺激企业生产扩张和居民消费增加,总体上有利于促进税收总额增加。因此,那种认为减税就一定会减少税收总额的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在实践中,世界各国在面对经济衰退甚至经济危机的时候,大都倾向于采取减税的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财政收入的提高。
目前,实施减税政策也符合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根据事权与财权对等的原则,随着政府权力的日渐规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范围也会大大缩小,相应地财权也应该得到更大的约束。因此,尽快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不仅操作上可行,而且是宏观调控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