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央视3·15晚会,移动、联通、铁通等运营商以及工行、农行、中行等金融巨头都被公开曝光。同时,汽车、电子、服装、保健品等行业也都有企业和产品弄虚作假行为被揭露出来。
对消费品市场出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由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对被曝光企业能够起到警戒和警示效果。但是,这样的曝光一年也就一次。而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曝光的问题企业和产品,又何止是这些呢?仅仅依靠3·15晚会来解决假冒伪劣和维护消费者权益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3·15晚会受到如此高的关注,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就是日常监管存在很大的漏洞。如果日常监管抓到了位,那么,集中曝光的问题就不会这么多,消费者也不需要通过3·15晚会来反映和解决问题了。问题出就出在日常监管工作的薄弱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维护的力度方面,相关职能部门也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也好,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存在监管漏洞,在发现问题后处罚力度欠严厉,以致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禁不止。
决策层多次强调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那么,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形之手就要更多地从微观经济事务中脱出来,转向市场监管、营造环境、维护秩序等方面,把应当由市场负责的事务交给市场,在应该由职能部门来解决方面,要做到不缺位不错位。显然,对市场上存在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服务不到位、假冒伪劣等现象,就应当及时出手、及时解决,而不是过度依赖媒体的曝光和调查。
市场在扩大,矛盾在增多,职能部门的有形之手如何紧跟市场的发展,弥补市场失灵,已成为市场经济能否完善的关键。从总体上讲,政府的有形之手必须摆正好位置,做好自己的定位工作,真正做到不缺位、不失位、不越位,那么,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就会有效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也就可以进一步确立,诸如通过3·15晚会来曝光这样的现象也就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