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有点特别:有媒体发起创业公司集体公布融资额活动,要求参与的创业公司公布自己真实、精确的融资数额,以此方式抵制虚报融资额之风。73名创业者响应号召,当天集体发布了融资情况,收获不少点赞。
虚报融资额已几乎成为创投圈公开的秘密。不少企业在公布融资额时喜欢凑个整数,甚至翻个3~5倍,以自抬身价。记者认为,要刹住这股歪风,应该将虚报融资额上升到假冒伪劣层面进行打击,加大企业的造假成本。
过去,圈内人往往对虚报融资额睁只眼闭只眼,最多私下吐槽一下就不了了之。但如今同行之间你吹气球我放卫星,你将人民币报成美元我就在金额后面加零,虚报融资行为之风愈演愈烈。
企业高报融资额的行为不难理解。凭借虚高的融资额,企业可以证明自己实力不俗,从而获得媒体的高曝光率,并给竞争对手造成压力。而投资机构有时候也纵容企业造假,甚至与企业一起忽悠大众——既然实际投资仍按投资协议进行,投资机构也就乐得帮所投企业做做宣传捧捧场,顺便也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
这些虚假信息在媒体上传播、发酵,往往直到相关公司上市或被上市公司并购,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时才得以曝光真相。比如近期上市日期频频变更的窝窝团,其招股说明书就将当时的真实融资数据暴露无遗。
尽管创业企业并非上市公司,没有法定义务公布融资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融资额是一家公司的商业秘密,创业公司完全可以不予公布。但当选择公布时,就应该披露真实的融资数据,而不是吹出一个个泡泡来娱乐同行、忽悠大众。
让创业公司集体公布融资额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还应当在公布融资额的同时附上投资协议的真实截图,“有图有真相”。如果不愿对大众公开,也可以提交给行业协会、媒体等第三方机构,以便进行核实、监督。
除此之外,同行之间也应互相监督、打假。行业可以组建诚信联盟,对虚报融资额的企业和机构进行公开批评直至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刹住创投圈的融资额造假之风,还创业投资一个真实、干净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