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劳动力就业市场“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存的现象日益突出,这表明我国的就业市场存在明显的结构问题。总体来看,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逐年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多。而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有所减弱,进一步加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是部分企业“招工难”问题仍然突出。近年来,“招工难”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0年~2013年的千户企业用工情况季度追踪调查显示,近年来企业招工难度日益增大,特别是中小企业招工难问题尤为突出;同时,招工难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一季度是企业招工难度最大的时期。 三是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更是仅占5%;同时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这表明,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技工短缺的现象非常突出。 要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劳动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发展主要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4年底对全国2446家企业的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并且明显高于对农民工的需求,特别是以IT、医药、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增长明显。因此,政府应当继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大力推动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包括研发、信息、科技、物流、金融、咨询等智力密集型领域,以及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推动相关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切实落实相关的便利工商登记、财政支持、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并在小额贷款、就业资金扶持、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条件,引导劳动者进入这些领域就业。 第二,加快城市化的步伐,消除各种阻碍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千户企业用工情况季度追踪调查显示,农民工已经成为目前企业用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求职的农民工减少和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期望的提高已经成为企业缺工和招工难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当围绕进城农民工的基本需求落实公平对待政策,形成部门分工协作的维权和服务管理体系,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缓解部分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培训体制,加快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一方面,要提高学历教育与就业技能之间的匹配度,将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费减免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对创业开业资金缺乏的,实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初期的场地、创业辅导等服务;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的创业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第五,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积极调控好人力资源市场,重视各级政府在克服市场失灵中的积极作用,严格进行劳动关系监察,依法处理劳动纠纷,积极扶持经营性人力资源(职介)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拓展企业招聘员工的途径,并通过建立企业用工信誉披露机制,促进企业用工信息透明化,降低人力资源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