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结合央行2014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未来“宽货币、宽信贷”格局可以期待,但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控可能进一步提升。受联动影响,债券市场风险偏好或趋弱,收益率可能上升,并将对银行信贷利率回落形成约束。
在这一情形下,央行在春节之后是否降息已成为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话题。有观点认为,利率市场化推进几年来,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事实上已完全放开,仅下调基准利率而没有基础货币供应量的提升,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依旧难以得到满足。因此,春节后继续降准是大概率事件,降息则可能延后。
但在现实之中,央行的基准利率无疑是银行定价最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就算没有基础货币数量上的及时配合,降息仍可以引导银行贷款利率下行及信贷投放增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居民商品房按揭贷款利率下行超过70个基点,达到6.25%,接近2012年底楼市复苏时的水平。
这表明,与降准直接为银行提供“弹药”不同,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降息可以为市场提供不可替代的信号意义。就像美联储今年可能实施的加息一样,其最终作用对象是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具体做法则是通过调整超额准备金率及隔夜逆回购协议等去实现,均属于短期类的利率操作。但“以短带长”却可以引导其他各个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全球的资金流动预期。
美国加息尚未成行,美元指数已由去年5月初的79之下一路劲升至目前的95附近,大半年间升幅超过20%。可见,尽管基准利率调整幅度不大,但信号意义却至关重要。
央行何时降息,还需考虑到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情况。由于我国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长远战略仍在半途,人民币的大幅和持续贬值难以出现。那么,同属货币政策宽松渠道的降息,就很有可能仍是当局的必选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