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帖子在网络上热转,文章引发了对中国制造和日本产品的思考。最近日本的温水洗净马桶盖又突然人气大增,成为不少人赴日购物清单上的首选。媒体报道说,日本有一条街已经没有货了,中国客人现在根本不问牌子,哪家有货就赶紧买,往往上午来货下午就没了,有些货厂家根本来不及做。
赴日购物将马桶盖当作首选,恐怕多数人没有想到。日本的马桶盖有什么神奇?尽管售价不菲,即使享受8%的消费税减免,售价也在2000元左右,但其功能全面,带杀菌除臭、加热、冲洗等功能,“让屁股洁净似玉,如沐春风”。赴日抢购马桶盖,说明日本马桶盖质量好。古话说得好: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还说明什么?还说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追求生活质量了。
除此之外,还说明什么?起码还说明两点。其一,在全球化时代抵制外国产品行不通。日货已经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全部抵制日货,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极不便利。就算不是日本货而是美国货,如iPhone5,它的屏幕主要供应商是夏普,内存主要提供商是东芝、尔必达,内置主板、电容器主要是村田制作所和日东电工。
多年前就有数据称,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飞机有一万多个零件,由70多个国家生产,最后在西雅图组装完成。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早已形成,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甚至相互依赖。比如苹果手机,技术虽不是中国的,但在中国生产。同样的逻辑是,如果某国民众抵制中国货也很难,除非他不使用苹果手机。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哪国的商品优秀就购买哪国的产品,再正常不过,比如日本的马桶盖。因此,莫轻言抵制XX货。
其二,国货当自强。中国人连一个高品质的马桶盖都制造不了吗?举世闻名的制造大国为什么不能生产比日本马桶盖更好的马桶盖呢?这是不少网友的悲叹。专家分析的原因可归为几点:一是我们曾推行的“市场换技术”战略,技术创新因此被弱化;二是传统制造业害怕转型,自主创新能力弱,抄袭、山寨产品多,挤压高质量企业生产空间等等。空调行业领军人物董明珠就多次提到,一些企业长期存在投机心理,总想多赚点钱,结果是疏于研发,偷工减料,破坏了整个行业。在日前的某高峰论坛上,董明珠举例,在中东卖空调坚持自主品牌,经销商却建议到泰国生产,因为中国制造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无论什么原因,都说明我们确有不足之处,有制造,缺乏创造;制造行,智造弱。消费者是最务实的,如果国货足够好,谁还购买价格高的洋货?如果中国掌握了核心技术,又怎么会沦为为别人加工产品的地步?拿出了足够过硬的产品,也许就该有洋人到中国抢购中国货了。
“陶瓷是中国人发明的,为什么今天很多人说英国的陶瓷或者日本的陶瓷做得比我们好?”这是一名中国企业家的困惑。这是自问,也是追问,需要回答的不只是该企业家。中国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技术在世界领先,难道还造不出倍受欢迎的马桶盖?技术落后恐怕不是唯一因素,毕竟中国人智商不逊于外国人。我们的体制如何更能激活国人的创造欲,我们的产品如何最大程度满足以人为本,在智能化、精细化上下功夫,同样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