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先后两次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进行检查。第一次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业务检查中发现部分违规问题共警告或处罚了12家券商;第二次检查目前仍在进行。与此同时,二级市场大盘蓝筹股出现急跌,而其他中小板股票却趁机进行炒作。笔者认为,两融检查应该与打击市场操纵投机相结合,否则,市场刚刚有点起色的投资理念将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截至2月2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合计11274亿元。一些券商违反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将一些缺乏专业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也纳入两融业务,巨大的融资盘可能为市场带来新的风险隐患,证监会理应通过两融检查予以规范。这些融资主要集中在大盘蓝筹股上面,一个主要原因或许是融资投资者对这些股票内在价值的肯定,监管部门在规范两融的同时,对市场慢慢滋长的投资理念也应予以呵护。
长期以来,A股市场一直存在投资理念与投机观念的博弈,大盘蓝筹股与小盘股之间存在对资金争夺的跷跷板效应,多数时候大盘蓝筹股总是扶不起的阿斗。2014年在沪港通概念刺激下,A股市场投资者“担心”外资抢了低价筹码,大盘蓝筹股走上价值回归之路,打了个翻身仗。尽管如此,目前蓝筹股与中小盘投机股的估值也仍然有天壤之别,市盈率仍然相差几倍甚至数十倍。
两融检查,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结果就是,在大盘蓝筹股与中小投机股的资金争夺战中,市场再次失去均衡,大盘蓝筹股再次处于下风,重新沦为弱势群体,鲜有资金光顾。同时,市场有限资金又重新围绕小盘股进行投机炒作,市场投机之风又开始回暖。截至2月2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达到72倍,在笔者看来,券商两融业务不规范将引发不少风险,但现在小盘股数十、几百倍市盈率,其中可能孕育更大风险,投机股泡沫很可能给散户投资者带来巨大伤害,或者在这个错误的操纵价格信号指引下形成资源错配,这些风险更应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成长股似乎已经成为中小盘股的代名词,但是否真的名副其实?有数据显示,2013年,深市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85%、16.30%和23.99%,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6.65%、5.18%和10.48%;2013年沪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7%,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3.06%。创业板、中小板总收入增长速度确实比主板要快,但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的增长却没有跟上,显示中小盘股铺摊子并没有铺出效益。不少中小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是通过并购重组而来,并非内源性增长。
中小盘股业绩不怎么的,可股价却疯狂上涨,其中有个原因就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方便大股东等减持,通过发布选择性信息配合进行市值管理,其实质就是新型的股价操纵。另外二级市场一些投资机构也予以捧场配合爆炒,在帮助大股东减持的同时,自己也从中分杯羹。最近证监会开展了打击市场操纵专项执法行动,已对涉嫌操纵18只股票的涉案机构和个人立案调查,其中多是中小股票。笔者认为,市场中存在操纵嫌疑的中小股票,或远不止这18只股票,即使这18只股票,在被立案调查期间,有的依然存在成交过度放量、股价大幅波动的操纵嫌疑,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市场操纵打击力度,要形成对市场操纵的持续高压态势。
不管是大盘蓝筹,还是中小盘股,只要是在上市公司公平、真实信息披露指引下,投资者自然能够对其进行自主价值挖掘,没有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或利益输送,即使投资者使用两融杠杆,但他明白其中风险且愿意承担这些风险,那么包括监管部门在内,对投资者的自主行为都应尊重,其合法权益都应予以保护。目前两融业务总体来说还应属规范发展范畴,但以操纵手段制造虚假价格,或利用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等,这些却属于违法违规范畴,两相比较,市场监管重心的选择理应一目了然。由此,在规范两融的同时,监管力量理应更多用于严厉打击市场操纵等,如此大盘蓝筹股在与中小盘投机股的资金争夺战中勉强取得的脆弱均衡才不会再次打破,价值投资理念才会在市场慢慢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