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去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民间借贷“跑路”风潮。作为历经几千年的古老融资方式,民间借贷曾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挑战时,各地频繁出现民间借贷“跑路”风潮,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实业精神受挫,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民间借贷弥补经济结构转型阵痛期社会融资缺口。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长3.3%,增速比2014年1~11月份回落2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34个月同比下降。2014年12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0.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产成品存货3.71万亿元,增长12.6%,经济转型阵痛期企业资金占用规模明显上升。而受信贷配给制约,正规金融领域难以完全满足社会融资需求,企业融资缺口必然向民间融资转移。虽然在金融管理当局的积极推动与引导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得到了实质缓解,但与中小企业所占贷款份额与中小企业拉动社会就业的作用并不匹配,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通过民间融资缓解。
民间借贷风险高发折射实业精神缺失:
一是高利贷与实业精神相背离。风险与收益匹配是借贷关系的永恒法则。利率是把筛子,借贷利率明显超越实体经营回报上限,就已经埋下风险爆发的种子。一些地区民间借贷承诺年利高达15%~60%,已经远超实体企业经营所可能实现的经营回报。古往今来,凡高利贷繁荣的地区,实业经营总是一片废墟。
二是借款人热衷“倒钱”生意反映实业精神疲软。一些企业从正规金融领域融资,不是投入生产运营,而是转而做起“倒钱”的生意,进一步加剧民间借贷市场混乱。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空间狭小,但正规融资渠道仍保持畅通。2011年上半年,我国上市公司共取得非经常性收益同比增长118.10%;非经常性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从2010年的5.38%升至8.85%,委托贷款、投资理财等成为上市公司新的“财源”,委托贷款利率高达15%,甚至20%。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热情依然高涨。
三是民间借贷平台“百花齐放”反映出急功近利的市场心态。在非正规金融领域,私募基金、第三方理财、P2P等新型民间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平台多以投资咨询公司名义注册,以高息为诱饵,大肆进行非法集资活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是过去非法集资活动所未曾出现。
四是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表明市场投机氛围浓郁。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民间借贷陷入“倒钱”游戏,与当前社会投机氛围浓厚密切相关。以高息募集资金,要么进行金融投机活动,要么进行庞氏融资,否则短期内便无法偿还高额本息。这与过去民间借贷支持实体企业发展壮大存在本质区别。但投资者依然趋之若鹜,热衷于高利投资,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社会“以钱生钱”投机氛围较为浓厚。当然,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国绝大多数行业平均利润率逐步回落,部分企业经营日渐困难,甚至微利保本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和企业主很难面对高利诱惑。
民间借贷风险“一人跑路,千家遭殃”,它不仅损害到社会人际关系基础,而且还会向正规金融领域传导,引发金融风险连锁反应,需要引起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