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民主法治精简行政审批项目
2015-01-06    作者:证券时报评论员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简政放权,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管住政府闲不住的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简政放权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并多次被写入执政纲领,然而其落实的过程,远比人们想象的要艰难。这种观念上认同、实践中背离的矛盾现实,倒也变成了出热点新闻的“富矿”。这不,关于简政放权的新闻,眼下就冒出了两例,而且恰好都和国务院领导人有关。

  一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为了盖一座科研楼,前前后后需要盖200多个章。原国务院副总理、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对此感到奇怪。目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正将该部门建楼盖章的故事,作为行政审批的案例仔细研究,以便了解问题到底出在哪。

  二是,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考察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时,指着一张长4米、耗时近800天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说:“这些多余的审批项目都该‘打叉’!把它送进历史。”在李克强看来,这个流程繁琐的“万里审批图”制约市场活力,容易滋生腐败。他勉励广东要继续先行先试,为“三规合一”等改革探路。

  这两则新闻,主角分别是原任原国务院副总理和现任国务院总理,因机缘巧合,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空遭遇“行政审批”这个东西。耐人寻味的是,都是面对“行政审批”,两位新闻主角的态度却不相同:曾培炎是“感到奇怪”,并对盖两百多个章的原因进行研究(这也意味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盖科研楼要经过行政审批的煎熬);李克强则果断要求废除多余的审批项目。导致这两种不同态度的主要原因,恐怕是曾培炎是已经退休的国务院副总理,而李克强是大权在握的现任国务院总理。

  可以想见,李克强发话之后,广东的简政放权有望加速推进。这当然是好事。但仔细想想,其中还是有一些让人不太放心的地方。历史告诉我们,因某个领导人发话而推行的惠政,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不可持续性,一旦政府换届,该领导人职位变动甚至退休,根据其原先意图而推行的惠政,就有可能打折扣,或者改弦更张。这也是近些年来简政放权的行政改革常纠结、多折腾、易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靠领导人的讲话和指示去推行简政放权,实际上并不保险。

  那么,精简行政审批项目靠什么?答案是,靠法治。首先,应针对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立法定规,给出明确的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其次,应在相关立法精神与条款的督促下,依法开展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的工作;最后,对于未依法完成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的官员,必须问责追究。只有这样,简政放权才会从一个充满执行弹性的政绩工程,变成非实施不可的刚性的施政方略。

  从某种意义上讲,依附在各种项目上的形形色色的行政审批,就是一根长长的利益链条,从中获益乃至揩油水的,是掌握了审批权的无数官员们,它人为提升了经济社会的运行成本,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为权力腐败提供了便利,其代价却由公众来承担,其为恶之巨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革除此弊,以立法为先导走法治之路,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应该看到,本届政府在推行简政放权、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方面的若干举措,比如抓紧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积极开展《反垄断法》执法检查、在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制度等,已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法治手段推进相关改革的路径取向。这一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原有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目前一共取消下放了708项。期待能将简政放权提升到更高的民主法治层面予以破解,因为剩下的90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是更难啃的硬骨头,是更折磨人的“万里审批图”,要将其悉数“打叉”,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非有超越一切利益集团的“雷霆万钧之力”不可;而这个力量,上帝给不了,领导人给不了,唯有凝聚民心的民主法治才能提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感受民主法治强劲脉动
· 简政放权更直接深入
· “建楼盖200个公章”凸显简政放权之艰
· 简政放权直面"最后一公里"攻坚战
· [网民关注]严防“官中介”蚕食简政放权红利
 
频道精选:
· 【思想】社保缴费基数应慎重上调 2013-06-14
· 【读书】2014年不可不读的经济类图书 2015-01-04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中国十亿金融IC卡95%使用“荷兰芯” 2015-01-0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