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科技近期披露了10派1转12的分配预案,在引起投资者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关于内幕交易的质疑。保税科技是否存在内幕交易行为,还有待监管部门的进一步核查。不过,透过这家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市场需要从中反思的地方并不少。
保税科技的高送转方案公布当天尾盘时,其股价即出现明显的异动。而在此前的11月19日,保税科技董事全新娜耗资2100余万“增持”自家公司股票近155万股。而统计数据则显示,从10月28日到11月19日期间,保税科技连续发生大宗交易9次,其中机构席位8次接盘940万股。股价异动、高管增持、大宗交易,如果独立地看,并不会露出什么端倪。但如果与高送转联系起来的话,则情形显然大不一样。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投资者都有点麻木的感觉。除了保税科技之外,大富科技欲10转7股派4元到5元、玉龙股份拟10转12股派2元、佳隆股份拟10送3.80股转10股派1元,家家可谓都是“大手笔”。可以想象的是,随着业绩快报或年报的陆续公布,更多高送转上市公司将浮出水面。
当前市场行情转暖,一些上市公司急忙披露高送转预案,显然不排除有推高股价的意图在内,继而为相关方实施利益输送。即使上市公司方面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在查证方面存在难题,目前还是市场监管的一大盲区。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就可以放松警惕无所作为。
另一方面,某些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存在“竭泽而渔”的嫌疑,保税科技即为一例。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保税科技每股公积金为0.09元,其之所以能“大方”地拟实施10转12派1的高送转方案,源于上市公司9月的一次再融资。9月27日,公司完成以11元每股定增6727.27万股募集7.4亿元的再融资。其中,上市公司大股东金港资产认购4036万股、国联安基金认购1440万股、华安基金认购610万股、杭谷认购450万股、广发基金认购190万股。定增完成后,截至三季度末,其每股公积金升至1.27元,上市公司因此才有了10转12的“资本”。
由于金港资产认购了定增股份中的60%,并且其持有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3.70%,因此与其说此次是向全体股东实施高送转,倒不如说是向大股东“定向实施”更为确切。事实上,市场对此并非没有质疑的声音。
如果保税科技此次高送转实施,按照其目前的盈利能力与水平,上市公司每股资本公积金将重回低位。虽然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对上市公司而言不过是玩了一回数字游戏,但如此“竭泽而渔”式的高送转行为,同样值得商榷。至少,上市公司不能为了“市值管理”的需要,不能为了实施利益输送的需要,而盲目地实施高送转。而在上市公司频现高送转的背后,如果其业绩增长无法跟上股本增长,那么其投资价值必然打折。而上市公司估值的下降,同样会影响到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