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和地方联动,盘活各领域财政“沉睡”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缓解财政收支困难,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发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盘活信贷存量资金和财政存量资金,是中央为应对金融危机提出的两项重要举措。从总体上讲,两者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不很明显。特别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更因为具体办法与措施的单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制约和影响了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
按照目前各级财政的实际可用财力情况,可挖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可将其转化成政策利用的空间也是很大的。但是,相当一部分财力,在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粗放管理和不规范分配行为下,都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低,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不然,也不会出现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增长如此迅速,财政困难状况却没有明显改变、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发展仍然滞后的现象。
对各种结转资金来说,重点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彻底清查到底有多少结转资金,且必须是没有任何被半途截留、隐匿、隐瞒和转移、虚列收支的。一旦发现半途截留、隐匿和转移的现象,必须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结转资金能够最大效率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严格执行零基预算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预算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减的问题,让预算编制能够更加实在。预算如果过松,部门和单位可利用的空间过大,损失浪费的现象就不可避免。所以,如何让“沉睡”的结转资金活起来,除了要统一使用之外,还要通过零基预算的推行,从源头上治理好预算编制过松、过软的问题。
各种财政专户上的资金,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结果。因为,各种专户,从表面看是对应各种具体的工作,实质对应的是各个政府职能部门,是部门利益为主导。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职能部门就会为了自身利益,千方百计控制专户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完全按照自身需要分配和使用资金,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很难提高,形成很多领域需要做的事很多,积压的财政专项资金也很多的现象。所谓年底突击花钱,很大程度上,与专项资金安排不合理也有密切关系。
解决资金体外循环,让体外循环的资金进入到预算行列,同时,不让预算周转金等变成部门、单位以及地方政府可无节制、无规则利用的资金,也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为,体外循环的资金越多,财政调控的能力就越弱,宏观决策的准确性也就越差。最终,财政政策的作用效率也就很难提升。所以,解决财政预算内外“两张皮”的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