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一家两制”折射监管之失
2014-12-17    作者:郑风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有媒体曝光,山东潍坊部分地区农民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生姜,姜农“滥用农药的作物自己不吃、出口不送,全部都只供内销使用”。其实这种农产品供给“一家两制”现象并非孤例,且呈现越来越泛滥趋势,广泛存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乱象,怎样才能消除乱象?
  农产品供给出现“一家两制”现象,是由一系列原因所致,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个环节都存在漏洞。
  从生产层面来看,盲目多施化肥追求产量,陷入美式化学农业怪圈。从种植习惯来看,如果长期在同一地块单一种植某一类农作物,种植几茬后,很容易导致病虫害泛滥,这其实是自然界种群消长的一般规律。农民为了增长产量,盲目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而酸化环境使根线虫病高发,对产量影响很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产。解决之道有二:一是美国化学农业模式,靠施用农药来解决,但病虫害在进化过程中会逐步出现耐药抗药性,这样又导致更大的农药数量使用,农民陷入“化学农业”怪圈;二是传统的轮作或者休耕,在我国已使用了几千年,遗憾的是,近年来为了片面追求产量与经济利益,这些习惯被逐渐抛弃。
  从产品定价机制来看,原子化分散的小农缺乏议价能力,只能依靠数量取胜。目前单一的小农户面对大市场,几乎没有任何议价能力。单个分散的农民即使生产出不打农药的农产品,一样难以卖出好价格,因为他们生产的数量小,又缺乏组织性,在强大的市场面前其产品价格只能跟着市场走,最终只能靠单纯追求数量来多卖些钱。我国的农产品供给链太长,农民种菜一般是坐等中介上门收购,中介把收购上来的农产品拿到产地批发市场出售,再由产地批发市场商户运输到销地批发市场,而后销地的农贸市场商贩再到销地批发市场采购。这种过长的环节,质量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监控。农产品又有特有的盲点属性,即仅从外观上难以区分是打还是未打剧毒农药,有时不打农药的农产品反而长相差,卖不出好价钱。
  从市场准入机制来看,国内市场庞大,数量众多,不少市场抽检流于形式,容易过关。据媒体报道,在毒姜事件中,姜农声称,只要找几斤合格的姜去检验,就可以拿到农药残留合格的检测报告。如果市场的入口把关很严,其实农民完全可以做到不施或者少施农药也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来,比如出口的生姜。主要原因是出口把关很严,一旦残留超标,损失会很大。
  地下剧毒农药市场屡禁不止,也使农民较易买到违禁药品。虽然主管部门三番五次地声称剧毒农药管制没有问题,但其实市场上农民还是比较容易购买到各种剧毒农药的。剧毒农药的地下市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屡治屡现。这既跟我国农村是熟人社会、地广人稀有关,也跟惩罚不严,抓住罚款了事,犯罪成本很低但收益很大有关。
  消除“一家两制”现象还需要各销区地方政府真正行动起来,一方面通过合作社,让农民真正地组织起来,消除目前不合理的定价机制。而销地政策也应该实行严格的抽测政策,对那些屡次出现问题的产地亮红灯,这样就可以倒逼产地政府真正地行动起来去行使监管责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粮食十一连增几无悬念 农产品贸易逆差或创历史新高
· 农产品价改试点有望进一步扩围
·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建立农产品失信企业惩戒制度
· 农产品价改试点是否扩围尚无时间表
·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频道精选:
· 【思想】提高成品油消费税难脱与民争利之嫌 2013-06-14
· 【读书】今天,网络已成大国博弈的核心 2014-12-16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一把手"喜好成"风向标" 干部不琢磨事只琢磨人 2014-12-1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