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加强金融创新与监管
2014-11-27    作者:赖小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自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新常态”重大判断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已经成为举国共识。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峰会上向包括130多家跨国公司领导人在内的世界工商领袖们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什么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怎么适应新常态、新常态下有何新机遇”等重大热点问题,并充满自信地向全世界发出强劲信号:走向新常态的中国,将给缓慢、脆弱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注入持久动力。在此宏观框架下,中国金融业如何充分认知并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寻找新动力、扎实实现新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课题。这里,我想结合中国华融近年来创新转型发展实践,对新常态下的金融创新、监管与综合金融服务谈几点认识。

  中国经济的“五个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峰会上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总书记同时指出,新常态将带来四大新机遇:一是增速虽然放缓,但增量依然可观;二是增长更趋平稳,动力更为多元;三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四是中国政府简政放权,市场活力将进一步释放。通过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我认为中国经济有五个新常态:
  一是经济增速的新常态是“中高速+合理区间”。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是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的合理区间。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7.4%、7.5%、7.3%,平均7.4%,全年目标7.5%左右,所谓“左右”,就是只要增长率、就业水平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都属于合理区间。
  二是深化改革的新常态是“强改革+重引导”。不实行大规模经济刺激,向改革要红利,加强政策引导、适度微调,是经济新常态的显著特征。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深化改革,政府加大简政放权,已下放和取消审批600多项;加强负面清单管理,为企业创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广财税“营改增”,为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减税,给小微企业让利。同时,央行定向三农小微降准、以5000亿SLF(常备借贷便利)代替“降息+降准”等,宏观调控的引导性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三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是“盘存量+优增量”。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由过度依赖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技术和人才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模式,摒弃靠货币信贷扩张、大规模资金投入的老路,更多地改善融资结构,把存量资金从产能过剩领域、房地产、矿产领域释放到实体经济中去,把增量“用到刀刃上”。今年以来,我们看到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等,这都说明结构调整的成效在不断显现。
  四是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是“提质量+增效益”。经济发展由过去靠“速度+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这是又一个新常态。着眼转型升级,实现总书记所说的“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关键在于要“挤水分”和“补短板”。新一届政府提出“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就是要全力“挤水分”;政府增加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投资等重大工程,就是根据“木桶原理”“补短板”。这都将成为新的常态,逐步改变城乡间、区域间、产业间差距大的现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五是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是“有序竞争+务实合作”。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大框架下,政府行为将更加规范,市场行为将更加理性。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要拿出“三份清单”:以“权力清单”明确政府服务的公权范围,以“负面清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以“责任清单”建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新的常态更强调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冲破地方干预、行业垄断,建设一个“有序竞争+务实合作”的市场体系,让中国企业从传统“1-1=0”的零和博弈向“1+1>2”的合作博弈思维转变,以务实合作共同寻找市场奶酪,把蛋糕做大,实现竞合有序、互利双赢。

  中国金融新常态下的创新与监管

  经济决定金融,中国经济新常态必然催生中国金融的新常态。当前,中国金融的新常态呈现“一增、一降、一紧、一窄、一严、一冒泡”六个显著特征。一增,金融业风险增大,不良率上升,据银监会最新数据,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16%,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一降,受互联网金融、资管市场快速壮大影响,银行业存款类负债业务增速显著下降;一紧,商业银行在“一增一降”双重压力下收缩资产业务,金融市场流动性显著趋紧;一窄,利率市场化加速和流动性压力推升资金成本,实体企业盈利普遍下降,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一严,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金融监管将强化,监管要求将更高、更严;一冒泡,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各领域集聚的风险在集中冒泡。
  中国金融新常态下,金融业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积极适应、主动作为,当前重点要在六个方面加强金融创新与监管。
  一是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速利率市场化,扩大利率自主定价和汇率双向浮动空间,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改变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极不平衡、信贷市场“一只独大”的现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使资金供需主体相匹配,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断档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目前社会融资总量充裕,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2.8万亿元,主要问题在于结构性紧张。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金融支持“盘活存量”,不宜从紧、不能放松。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提升现有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一批存量。另一方面,金融支持“优化增量”,有扶有控、精准发力。多使用定向和新型政策调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和“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缓和实体经济资金困境、降低融资成本、解决经济内生结构性失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是增加多元金融主体。允许有条件的金融机构逐步实现混合所有制,降低国有资本占比,稳步推进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计划等。针对体系外的不规范融资现象,采取“宜疏不宜堵”原则,适当降低金融准入门槛,推进民营银行试点,规范互联网金融、手机金融发展,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加快建立《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和《存款保险制度》,防范利率市场化后、金融主体多元化后由于经营失败危害存款人根本利益。加强国民金融教育,让老百姓切实懂得金融有风险。
  四是创新金融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速回落相适应,金融业增长速度要告别“跑马圈地、高歌猛进”,回归理性稳健。近日,五大国有银行陆续公布三季度财报,与前几年20%以上的利润增速相比,降幅明显,并将成为“新常态”。因此,金融业要改变规模速度导向,加大创新转型,由资金中介向资本中介、信息中介、财务顾问转型,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轻资本转型,由资产持有到期收本息向交易、处置并收管理费转型,由单纯的资金提供者向跨多市场的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五是积极寻找金融增长的新动力。特别要关注四个关键词:依法、创新、稳健、竞合。依法就是要在监管范围内,依法合规经营;创新就是要积极开拓新业务范围,研发新业务模式,寻找利润新增长点;稳健就是要在创新的同时,高度关注金融风险,坚守风险底线;竞合就是既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树立“合作性竞争”的意识,实现行业良性竞争与合作与客户。特别强调的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结构性交易机会增加,金融机构要以“走出去”为发展新动力,加速国际化战略布局与业务转型。
  六是打赢风险防化“两大战役”。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要求,牢固树立依法治企、合规经营理念,坚持“先立规矩后办事”,恪守“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原则,履行“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三铁”要求,执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三查”制度,确保前中后台科学“三分离”,严格审查“人品、产品、押品”“三品”,做到“创新不违法、业务不违规、行为不违纪”,打赢“风险防范阻击战、风险化解歼灭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服务

  近年来,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大力支持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步入市场化转型快速发展轨道,依托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主业,搭建起多金融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架构,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搭建起以公司总部为主体,全国33家分公司(营业部)和12家控股子公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架构,成为能够提供资产经营管理、银行、证券、信托、租赁、基金、期货、投资、置业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打业务“组合拳”的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成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实现利润最多、股东回报最好、金融牌照最全、市场化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发展后劲最足”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我们深刻认识到,以“专业的资产经营管理者和优秀的综合金融服务商”为己任,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综合金融服务既是金融企业的责任和使命,更是金融企业的立身之本。只有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实践中,才能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挖掘新的业务与产品,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快速的成长;只有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实践中,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才能真正调整好业务结构,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实现更健康、更有质量的增长;也只有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实践中,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讲政治、顾大局、看长远,时刻应实体经济之需,与之共生共赢、共同成长,才能稳步做大做强,实现打造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的现代金融企业愿景。
  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下,中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着“救助型金融提供者”、“结构调整加速器”、“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使命与责任,要积极贯彻中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政策导向,强化综合金融服务的“五大功能”,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是“资产处置”功能。紧紧把握当前金融和非金融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率双升的时间窗口,积极参与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收购不良资产包或单体收购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类不良资产,专在“危”中寻“机”,帮助危机企业乃至危机行业,通过重组期限、利率、押品等手段盘活债务,为全社会提供逆周期危机救助型金融服务,充分发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作用。
  二是“资产经营”功能。以资产收购为切入点,通过长线持有,建立实物和现金形态并重的“资产池”,创新沉淀实物资产和股债结合的长线打法,由“收购+处置”债务重组模式向“收购+重组”的上下游、同行业资产重组转型,向“结构化投资+管理”的长线经营转型,在“以时间换空间”基础上延伸服务链、价值链,实现债权和股权的资产沉淀、资产盘活、新资金注入后的价值提升和创造,以增量盘存量、化不良为优良,实现资产增值。
  三是“资产管理”功能。接受金融债权、央企国企资产、政府平台贷款、政府一般性资产、军队特殊资产等主体委托,管理各类金融和非金融资产,提供托管计划、资产重组、资产转让、收购兼并、财务顾问、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四是“财富管理”功能。既可以开展一些与银行理财同质的业务,也可以创新一些资产管理公司独有的“另类理财”业务,引导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财富与实体企业实现有效对接,运用更好的交易结构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五是“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各平台子公司多牌照金融与产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与公司资产经营管理主业相契合的专业优势,打好业务“组合拳”,形成以资产经营管理主业为核心、覆盖企业客户全生命周期、覆盖上下游和同行业的综合金融链式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和新常态,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始终坚持“听党的话、跟政府走、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经营理念,积极适应公司“两个责任从重”、“作风建设从实”、“公司治理从新”、“发展速度从稳”、“提质控险从快”、“筹资发债从宽”、“业务国际化从远”、“内部管理从优”、 “廉政规定从紧”、“队伍建设从严”十个新常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综合金融服务为抓手,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经济虽然新常态 投资仍然很重要
· 走向经济新常态的转型与改革
· 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稳中趋好
· 对伪金融创新需要纠偏
·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路
 
频道精选:
· 【思想】该清理名目繁多的“附加费”了 2013-06-14
· 【读书】竞争与合作的秩序 2014-11-25
· 【财智】沪港通主题呼之欲出 基金慎对短期走势 2014-11-21
· 【深度】信用黑名单"中看不中用" 失信惩戒无"法"支撑 2014-11-25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