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登场撼动互联网金融圈
2014-10-20    作者:余丰慧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10月16日,阿里旗下小微金融服务公司更名为蚂蚁金融服务公司(简称蚂蚁金服),这是该公司筹建一年多之后对外发布正式名称。至此,蚂蚁金服旗下互联网金融链浮现,包括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及筹备中的网商银行。

  这是阿里系对其互联网金融战略的一次大整合。笔者年初曾经预料,在阿里系网络银行开始筹建时,必须对其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全面整合。此前,阿里系互联网金融业务一个短板是遍地开花、碎片化严重,不利于其握紧拳头向互联网金融整体推进。特别是纯粹网络银行筹建后,如果不进行整合将会发生许多重叠和交互甚至矛盾现象。

  这次在银监会批准筹建浙江网商银行后,重新命名的蚂蚁金服将业务全面整合至麾下,业务齐全,对未来发展将大有裨益。蚂蚁金服互联网金融圈离不开阿里巴巴以电子商务为主的平台业务。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必须建立在完整、准确、能够挖掘分析的电商平台前后端积累的大数据上,这是互联网金融生存发展的根基。否则,互联网金融企业就不能抓住金融的核心——信用。而阿里巴巴的天猫、淘宝、支付宝、余额宝等平台是迄今为止客户量最多、业务量最大,其大数据最完整的。然而,蚂蚁金服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如何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平台大数据?阿里想出了资本联姻的方法,蚂蚁金服向阿里集团增发33%的股份。

  从业务种类看,重点在于中小微企业金融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是轻车熟路的,蚂蚁小贷已经有成功经验。个人消费信贷是一片湛蓝湛蓝的蓝海。中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一直没有做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效率低,贷款周期几个月甚至半年,手续繁杂,需要担保抵押质押,层层审批等,消费贷款者一样手续不全就会耽误很长时间;风险防范缺乏手段,金融企业贷款谨慎、心有余悸。

  互联网金融能够克服上述所有不足。效率高、透明、手续简单、风险防范手段健全。这一切都归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性,即:通过对个消贷者在网络上留下的大数据足迹,能够分析整合挖掘出其信用状况、经济实力,进而决定是否可以贷款、贷多少、期限长短、利率高低。这些都是很短时间甚至几分钟可以“搞定”的。这种高效、透明、准确等是传统金融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的。不过,个人消费信贷是蚂蚁金服一块短板业务,急需拓展。

  另外一个颇具潜力的金融业务就是建立在网络大数据基础上的征信业务,进而成立信用评级公司。这是笔者第一个提出来的。目前以线下数据为基础的征信甚至评级业务,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新经济下已经落伍了。将来自然人和法人在网络上留下的大数据足迹比网下要完整和充分得多。顺应这个趋势和潮流,建立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征信系统乃至评级机构,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都是捷足先登的。当然,从金融业务上的结算支付、网络金融理财以及信托保险、余额宝、娱乐宝等宝宝类基金类业务都有广阔空间。

  从业务地域和手段平台看,要走移动、下沉和国际化之路。由PC向移动端转移是互联网的大趋势,互联网金融必须瞄准这个方向。目前蚂蚁金服每天的支付笔数已经超过8000万笔,移动支付的占比已经超过50%,每天的移动支付笔数超过4500万笔。支付宝钱包的移动活跃用户数达到1.9亿。蚂蚁金服互联网金融没有理由不朝移动端转移。这才能把握住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和制高点。

  “下沉”,也是有数据支撑的。支付宝过去半年的新增用户当中,一、二线城市占48%,三、四线占52%;支付宝钱包过去半年的新增用户,一、二线城市占49%,三、四线城市占51%;三、四线城市均超越一、二线城市。同时,目前,城镇互联网化的普及率达到了62%,农村只有27.5%,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超过了城镇居民。蚂蚁金服要将移动互联网金融大踏步向农村和三四线城市发展。这个定位看得远、站得高。

  笔者早就说过,互联网金融是解决中小微企业和农村融资难、金融资源配置不公的最佳途径。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形态往哪里转移,金融业态必然如影随形。这提醒决策层应该将互联网金融列入解决中小微企业、农村等薄弱行业金融资源配置不足的办法来研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互联网技术创新扶贫:苏宁获"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称号
· 互联网金融瓶颈在于信用环境
· 腾讯领投挂号网1亿美元 布局互联网医疗存七大难点
· 《互联网思维》
·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频道精选:
· 【思想】退市新规为中小股东系上安全带 2013-06-14
· 【读书】要“真枪真刀”地解放科技生产力 2014-10-20
· 【财智】农银汇理双基垫底 基金经理"下课"转岗 2014-10-17
· 【深度】外企乍现“隐性撤离” 2014-10-2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