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是编制管理滞后的体现
2014-09-29    作者:刘白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字号

  和“裸官”一样,吃空饷情况最近也迎来了各地的集中治理。据报道,湖南已经处理了吃空饷人员3900余人,江西的九江、吉安等市也清理了3200余人。这些地方吃空饷人数之众、花样之多,令人咋舌。

  中青报26日的报道,又给上述数据增添了一些有血有肉的细节。记者对湖南基层的采访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官员吃空饷完全是被动的,来自于“上级领导”的要求。因为编制超标、领导职务超标,一些官员达到某一年龄或工龄后,不得不根据当地的土政策,或退养,或经商,或者由领导职务改成非领导职务。报道称,因为集中治理吃空饷而返岗的此类官员,仍然“没有具体工作安排”,目前正过着上午点卯、下午回家打牌的生活。

  在公众理解中,吃空饷是在离岗情况下仍旧享受着财政工资的行为,是一项因制度宿弊而衍生出的“特殊福利”,官员在其中的角色是纯粹的获利者。但从上述湖南基层的报道看,吃空饷的具体缘由更为复杂,一些基层官员也扮演了受害者的角色。吃空饷,有些人看来是得利,有些人看来是吃亏,有些人偷着乐,有些人直叫苦。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是以编制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带来的悖论。

  现行人事管理制度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仍以编制管理为核心内容。它是人员的定额、职务的分配,是老百姓俗称的“铁饭碗”,是一个人在机关中的“占位”。财政资金对工资、福利、待遇的配给,是跟着编制走的,无论人员是否在岗、人岗是否分离。

  以编制为核心的管理,带来了一种“编制意识”。有编制的人会将它看作永久的身份、终身的待遇,自身在机关中的合法性,这直接导致了体制内常见的尸位素餐、人浮于事、“有编不干活、临时工在一线”的现象,而想方设法离岗“吃空饷”的情况,只不过是这种倾向的极致化。

  但是一旦进入“领导岗位”的编制,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与权力相匹配,岗位会引起极大的内部竞争,一些基层单位往往一方面努力扩编、增编、违规增加领导职数,另一方面又划定“退二线”的年龄线,以便给后来者及时“倒出位置”,避免内部矛盾发酵。基层被迫“吃空饷”的干部们,很大程度是在承担着盲目扩编增编的代价,是在以“准退休”的方式为机关的流动晋升留下空间。

  机构设置不能与其承担的工作内容匹配、人员配给不能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人才考核、晋升、竞聘、解聘完全受限于其编制性质,体制内人事管理的滞后性已经在“吃空饷悖论”中完全展现出来。如果一项人事管理制度,在设计上没有动态管理的灵活度,在执行上又难以监管违规操作行为,那真是没有理由不改革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经济参考微话题]清理“吃空饷”须治罪责任人
· 治理吃空饷需改革人事制度
· 内退“吃空饷”的土政策该叫停了
· 吃空饷背后的身份特权
· 制度性断供才能根治“吃空饷”
 
频道精选:
· 【思想】快递市场放开不同资本应公平竞争 2013-06-14
· 【读书】中国品牌缺少什么? 2014-09-26
· 【财智】市场波动加剧 基金谨慎乐观看后市 2014-09-26
· 【深度】中小企业政策红利受阻“最后一公里” 2014-09-2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