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欧洲央行公布9月利率决定,将三大主要利率全面下调10个基点。在疲软的经济数据重压下,欧洲央行宽松政策再度加码。德拉吉表示将开始购买资产支持证券(ABS)。此举意味着,欧版量化宽松呼之欲出。
美中日都遭遇到了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困扰。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但去量化宽松,依然采取渐渐取消的方式。对于常态货币政策,美联储主席耶伦也不敢给出明确的时间表。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采取的是调结构的系统改革方式,货币政策上还是谨小慎微。日本很大胆,“安倍经济学”射出了去通缩的“三支箭”,外加提高消费税。
欧元区经济表现失常,可以说是糟糕。8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迎来13个月的新低点,这远远低于降低欧元区失业率的标准。此外,欧元区8月份的通胀率降至0.3%,相当于欧洲央行2%目前的1/7。欧元区的经济已经陷入停滞状态,难以实现年度1%增长和通胀率达到7%的目标值。
欧元区萎靡的工厂产出,以及受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的冲击,经济制裁方和被制裁方可谓多败俱伤。从德国到法国和意大利,都深受其害。当然,欧元区的内源因素才是主因。虽然欧洲央行很早就意识到实施量化宽松是解决欧洲危机的王道,但囿于区内纷杂的争议,欧洲央行在此问题上变得犹豫不决,只是采取降息的保守疗法。欧洲央行耗费了宝贵的时间成本,也眼看着美英日等伙伴通过量化宽松实现了可见的经济复苏。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失去了耐心。9月5日的
《金融时报》社论称“德拉吉调转枪口抗通缩”。对他而言,传统的货币手段已经被用到极致,但效果寥寥。他要有所作为,除了在利率层面继续挖潜,亦开始使用非传统手段刺激欧元区经济。按照他的计划,10月份欧洲央行将开始购买“资产担保债券(ABS)”。这离欧洲央行大规模购买市场上的国债等资产,只有一步之遥。
看得出,从一再降息到购买有担保的债权,作为欧洲央行行长的他,显然被太多的因素掣肘。即使这轮离量化宽松最近的复苏刺激政策,也还是在欧元区内部引起了争论。欧元区老大德国和南欧国家的态度就不一致。但从美日经验和欧元区的现实看,只有量化宽松一种选择。欧元区各国,也只能按照这种节奏,开动欧元印钞机,让欧元流动性蓬勃起来,形成欧元贬值“进行时”。通胀可怕,通缩也是大敌,德拉吉虽有保留但已经是奋不顾身的治疗通缩之策,效果还有待观察。
欧版量化宽松虽差一步,但已经在全球市场形成涟漪效应。美国对此表现谨慎,中国要求欧洲实施“负责任”的货币政策。负面影响是,这一举措恐在全球引发争相贬值的货币战。好的一面是,欧元区经济若能从停滞到复苏,全球复苏的基本面将大大改善。
但是强刺激带来的副作用是显然的。欧元区不像美日英经济体,内部矛盾大,执行力有差异,就怕出现区内刺激成效相互抵消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