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信贷实现经济“去地产化”
2014-09-05    作者:张立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中国将允许上市房地产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票,但募集资金仅用于房建开发,不能用于土地款等其它用途。舆论认为,上市房企融资较为容易,而中小房企才比较困难,因此,此举对于地产市场的意义不大。

  但无论如何,此举发出了一个拯救地产的信号,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放松。目前,虽然大部分地区取消了行政限购政策,但楼市依然低迷,人们认为,只有货币政策给予支持,制造上涨预期,才能救楼市。如果楼市持续低迷,则可能会引起与地产相关的信托产品、私募债违约风险升高。目前国内以土地和房产为资产池的信托产品约占总量的一成多,这可能对金融秩序造成影响。

  事实上,地产企业融资一直畅通无阻,在过去几年爆发的理财产品、信托等热潮,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为地产企业提供融资。尽管上半年中国楼市陷入低迷,但银行对开发商的贷款仍然增长了26.9%,至3.1万亿人民币。此外,国开行还获得了央行一万亿元再贷款用于棚户区改造。

  不过,中国楼市的低迷与地产商融资成本或融资便利没有太大关系,因为问题出在需求一方,即使供求一方存在问题,那也是供应过剩。根据统计,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去化时间为13-15个月,部分积压严重的三线城市约需要33个月去库存。在楼市前景未卜,土地拍卖下滑以及新开工项目减少的背景下,允许一部分地产企业发行中票,政策意义不大。

  目前中国发展遇到一个根深蒂固的矛盾:一方面,地产业确实对GDP影响很大,如果楼市持续低迷,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并可能影响金融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对地产过度依赖,因此必须将房地产投资和占GDP的比重降下来,否则必然面临地产泡沫的风险。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额外的投机、投资以及透支性需求,已经让大部分城市出现供应过剩的情况,而在一线大城市,如果房价继续升高,则会超出绝大部分刚需家庭的购买力。

  因此,经济逐步“去地产化”,地产业逐步降低杠杆率,是中国经济安全转型的重要前提。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能放松对信贷的严格控制。中国地方政府、中国企业以及整个市场目前的杠杆率过高,如果为了GDP增长,放松信贷而刺激楼市,只会让房价预期失控,“北京一平米30万元”可能成真,这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成长不利,阻碍经济结构调整,甚至会让中国经济陷入危机,因此,任何为拯救地产而放松货币政策的做法,都是危险的。

  在经济增长乏力,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锐减与债务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拯救楼市”的力量会异常强大,就像此前中央政府对地产业的每次调控一样,现在也必然会面临要求货币政策支持楼市的压力,在这关键时刻,如何抉择,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最终走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刘明康:严控信贷投放节奏和速度
· 银监会将严控信贷投放速度和严守风险底线
· 严控信贷资金炒股需“堵疏结合”
· 强化银行监管 严控信贷资金入市
· [财经时评]强化银行监管 严控信贷资金入市
 
频道精选:
· 【思想】行情能否真正转牛关键看什么 2013-06-14
· 【读书】最伟大的故事:时代的大画面 2014-09-05
· 【财智】A股成交创新高背后:"炒房""买矿"资金入场 2014-09-04
· 【深度】直击苏格兰独立公投 2014-09-05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