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时期,问题矛盾多期叠加,社会信心极易波动。稳定经济增长势头,发掘经济长效动力,都需要独辟蹊径,另谋发展经济的良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宏观政策的及时调整,无论是发展实体经济,还是发展虚拟经济,或者两者同步发展,在稳定经济方面,在改善信心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一举扭转经济颓势,提振经济信心。
经济常态化就是经济的真实化
破解经济僵局的良好愿望,给政策提供了施展智慧的有利空间。过去经济的非常态化,固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错失了经济转型良机,致使当前经济转型难度加大,非常态的经济增长掩盖了很多问题,导致经济刺激过程持续太久,难以给经济施行准确把脉,致使经济中累积了大量待解难题。由此观之,经济常态化,就是经济去杠杆,就是降低货币水位。水落石出后,经济复归于常。当经济复归于原点,走向常态化路径,呈现出经济本质,经济病灶才有可能被观察到,看清楚经济症结之后,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才会真正被发现。
经济常态化,也就是经济的真实化,就是消除水分。由内在动力驱动经济发展,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就提出了经济新要求。经济常态化,既意味着不过度刺激经济,不能对经济拔苗助长,也意味着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对经济发展放任自流。增进经济高品质,是发展真正的内涵。过去数年,经验教训不少,过度干预经济运行,过分强调宏观调控,抑制了经济自我调节的能力,压缩了市场自我纠错的空间,都无助于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都是不可长期效仿的短期策略,都不是经济常态化的真实表现。
经济新常态思维的提出,就是经济领域的思想创新,是经济高屋建瓴的方向指针。新思想是头脑风暴的结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
增强经济发展信心有虚实两种路径
笔者以为,改变经济僵局,增强经济发展信心,有虚实两种并行路径。
具体来说,实的一条路径,就在于追求实干,就是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夯实经济的发展基础。经济政策首当其冲。这不仅要求政策立足实际,从经济的最实处着眼,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难题,而且要求针对实体经济发力,不断破解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障碍。提供宽松的货币供给,要定向于实体经济领域,不但保持企业既有活力,维持经济高水平增长,也要不断创造更多真实财富,让更多人形成良好的经济增长预期,树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信心。
还有一种情况,也体现了政策的务实作用。恰当的经济政策,以及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做法,提高了经济复苏的自适应能力,大幅度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降低了市场主体的投融资成本和门槛,或者减轻企业负担的税制改革,为企业大面积减轻了债务偿还压力,明显增强了企业自主转型动力,提升了市场单元对抗风险的能力,营造出企业盈利增长的腾挪空间,这理所当然属于构筑经济基础。本质上,经济发展求实求是,就是关联经济和金融接地气,用实体经济之实对抗可能产生的金融危机。
另一条路径,就是虚的路径,即虚拟经济的发展,重点是资本市场的发展。选择资本市场,引领经济的发展,就是抓住了发展的龙头。在资本市场领域,货币政策以一当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力量发展资本市场,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做实市场的融资功能,已经成为政府最重要的政策追求;同时,还应该发挥股市的投资功能,使股市不仅仅有益于企业,而且也有益于投资者。
新常态思维是催生市场新动力之源
从7月7日算起到现在,A股市场走出一波有些力度的行情,吸引了一些投资者的注意力。对牛市的期待开始在投资人和机构心中升腾,这种期待已经在局部板块和股票中演变为现实。多年来望眼欲穿的期盼,随着国务院“沪港通”政策实施日期的临近,正在催生整个资本市场产生质的变化。
笔者推断,股票市场这次夏秋行情,在货币政策定向精准操作下,随着宏观经济数据的好转,随着全社会经济信心的全面提升,极有可能继续扩大战果,在新型蓝筹股票带领下,开启扩大信心战役的第二攻击波。这种较为强劲的股市夏秋攻势,正是经济常态化新思维的“信心之役”。
毫无疑问,经济新常态思维的广泛传播,已经赋予了经济相对正面的积极预期,正逐渐改变着经济发展的生态背景,也正开启着经济增长的新道路。从客观角度来观察,正是经济政策产生的新动向和新动作,造就的经济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的组合拳,不但祭起了经济追求新常态的求实旗帜,澄清了一度比较混乱的经济思想,纠正了地方政府和官员唯国内生产总值是图的政绩观,而且通过推动虚拟经济的稳步走强,弥补了实体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融资困难,有助于增强社会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这两种经济虚实互补发展、正向作用的合力叠加,既为长期经济发展走向指明了常态化方向,也为短期重树经济信心奠定了市场化发展的基础。这种经济新格局的出现和发展,经济新常态思维深入人心功不可没,是催生资本市场新动力的活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