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能否真正转牛关键看什么
2014-09-04    作者:郁慕湛(资深财经评论人)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沪指连日上涨,大有一扫五年熊市的气概。新华社继连续三天喊话“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搞好搞活股市”,为股市加油鼓气。昨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的讲话更给投资人吃了定心丸:“当前,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措施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同时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融资成本有望下降,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信心有所增强,股市运行也反映了这种变化。”

  大嘴的券商们已在预言:“中央挥剑对熊市最后一战,5000点不是梦!”但我们更相信证监会发言人比较实在的话:近期,沪深股市持续上涨,交投活跃,市场情绪回暖,为“下一阶段全面深入改革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细加分析,大概有如下五大因素在促进A股的走强:

  一、沪深股市还是政策市,新华社、证监会公开表态看好A股,提振了股市信心。二、上周基金开户数创近半年新高,说明场外资金有跑步入场迹象。三、国企改革可能推动相关公司基本面渐变。四、四大行月末突击放贷超千亿,加上6000多亿打新资金回落,市场流动性大幅缓解。五、沪港通进入倒计时,外资扫货犹如2008年4万亿出台时的情形,这极大激发了A股行情。

  不过,在五年熊市中,也出现过利好政策,也出现过由某个或某几个国企改革而推动了基本面,但这些只是提振了A股一天乃至几天的行情,事后一切又恢复平静。题材的炒作往往就是这样,一哄而起,一下就跌。眼下,客户数增多,信贷增加,流动性宽裕,尤其沪港通即将开闸,宽松的资金几乎肯定可以推高资产价格。目前A股行情的基础是比较厚实的。

  A股目前股息率在2.9%~4.2%之间,大大高于全球累计2.5%的水平。一旦扩大RQFII额度,沪港通开通,以及A股加入全球指数MSCI,都会促使全球投资者改变对A股配置过低的状态。今天中国经济占全球12.3%,但A股在MSCI全球指数中权重仅为2.2%。

  然而,即便有巨量资金涌入,它究竟能推高A股市场多长时间呢?是否能一举由熊转牛呢?应该说仍有疑问。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推动的股价上涨,其实也只是一种货币现象。股市真正要坚挺,还是要靠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效益。因此,上述五大利好因素更多只能促使A股一段时期的牛市。与其股市由大熊变大牛再由大牛跌入大熊,不如平稳发展,那才应该是A股追求的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但是,美国股市以苹果、微软和英特尔为代表的企业却通过自身的经营积累了大量现金储备,在危机中壮大了自己,同时也带领美国股市走出了低谷。各种基金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四年中,平均在美国股市赚钱近倍。

  可是沪深A股五年来却始终没有走出熊市。A股中的中国企业,大企业永远是大企业,中小企业则一直是中小企业。没有领头企业,没有迅速壮大的企业,支撑A股的大型国企,即使是利润率极高的国资控股银行,其自身效率也不高,很难带动整个股市。这几年来,中国不是没有效率高的企业,也不是没有迅速发展的企业。可是这些企业几乎都在寻找海外上市的途径。阿里巴巴正准备在美国上市,腾讯早在H股上市,盛大在其私有化之前也在纳斯达克上市,京东则在捋袖大干之际去了美国上市。

  当今中国市场上不是没有资金,上述五大股市利好因素,更为市场资金添砖加瓦。那些效率高发展快的中资企业所以不在沪深市场筹集资金,不是在此筹不到资金,不是不愿意引领A股市场,给A股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而是沪深股市实在有太多不规范的地方,其对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的帮助实在有限。

  譬如,最新消息说,**游戏出资5亿准备借壳A股上市。该公司此举颇有圈钱之嫌,可是A股为什么还要允许借壳上市这种把戏继续存在呢?撑不下去的企业该退市,够条件上市的企业应无障碍地任其上市。那样的话,5亿借壳费不是就可以留着企业发展或回报投资者吗?

  因此,我对A股市场转牛的可能估计,建筑在市场改革的基础上。证监会发言人认为,下阶段的工作是推进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改革,坚决打击欺诈上市、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如果能根治这些顽疾,那么沪深股市就能平稳健康成长,并能促成长久的大牛市行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沪深股市双双翘尾 创业板指数五连阳
· 沪深股市下跌 沪指盘中失守2000点
· “新国九条”提振市场信心 沪深股市放量反弹
· 沪深股市啥时候能成阿里们的上市首选
· 为什么沪深股市只有局部与个股行情
 
频道精选:
· 【思想】顺应经济减速,及时深入调整 2013-06-14
· 【读书】揭露营销本质 2014-09-04
· 【财智】6000亿打新资金回流 沪指再攀年内新高 2014-09-03
· 【深度】人口激增 北上广等大城市承载力逼近极限 2014-09-0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