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楼市拐点真的来了吗?
据中国证券报19日报道,“7月,70个城市中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城市有64个,二手房环比下调城市有65个,创历史新高,呈现普跌趋势。”对此专家认为,目前部分城市库存量较大,甚至处于绝对过剩阶段,房价尚未真正触及底部……
多年来,楼市过度迷信和过当采用“有形之手”干预,非但未能如愿,反而导致市场“无形之手”强烈反弹,陷入“屡涨屡调屡调屡涨”进退维谷的纠结和尴尬,笔者将之视为楼市“排异反应”。
所谓楼市“排异反应”,至少可以找到三次佐证。第一次,2003年以来中国10年颁布43个政策调控楼市,结果房价却上涨10倍。楼市调控,不但目标未能达到,还扭曲楼市作用方向,政策公信和公众信心俱损。第二次,新一届中央执政和新一届政府施政3年来,对房地产调控庶几淡化处理,会议文件提法上鲜有“加强房地产调控”“坚持调控不动摇”之类强硬字眼。带来的奇效却是,不提调整反而楼市回调。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7月中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81%,不但连跌三月,且跌速加快。100个城市中,新建住宅均价环比下跌76个。各方坦承,楼市回落是市场自身内生调整需要,是房价理性回归的正常反应。第三次,全国松绑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近半尚未出现反弹迹象,松绑限购收效甚微。笔者将之视为对楼市错装“有形之手”产生的“排异反应”惯性。
由于政府调控“有形之手”错装楼市,一方面导致目下楼市“面包积压”与“买不起面包”并存的尴尬窘境。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1至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在房地产市场表现日益低迷之际,多城市住宅“去库存”压力却有增无减。截至7月末,国内商品房待售面积55230万平方米,比6月末增加802万平方米。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22.8%。35个城市中,有30个城市库存出现同比增长现象。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每季都公布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解读最新版2014年第2季度数据,基本延续了以往数年惯性:63%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21.2%的居民预期“上涨”;未来三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4%,低于上季0.6个百分点。由于连年过度依赖房地产畸形繁荣,房地产已然绑架了不少地方经济。海南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达36%,许多省份经济高度依赖房地产投资,不少地方房地产税收占地方税收“半壁江山”。
经济学常识和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一方面,当“面包”积压供大于求时,应顺应和遵循市场内在规律,降价促销,去化库存,平衡供求,而非相反;另一方面,必须寻求调结构转方式路径,建立房地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化解楼市泡沫破灭可能给地方经济带来的灾难后果。换言之,正处“排异反应”中的中国楼市,正是转型发展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
楼市转型发展,不缺预案缺态度。令笔者欣慰的是,《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近日正式公布就立竿见影,不少中介机构透露,市场近期已有抛售行为,多套房业主挂牌或增多。可以断言,在高层以壮士断腕决心推进改革的姿态下,条例推出必将带动N次“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房地产税加速立法落地。进而实现:一方面,真正“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另一方面,正装楼市“无形之手”,实现中国房地产调控从交易环节到存量环节的历史性转变和战略性提升。